(上接一版) 在卓尼县禅定寺,修缮一新的大经堂、藏式风格的僧舍、文化广场等让人眼前一亮。蓝天白云映照着大经堂,寺前广场上百来名僧侣在佛事活动,置身其中,心绪顿时宁静下来,恍若梦境一般。 走进僧舍,新维修不久的房子,没有涂抹刷漆的藏式家具上,整齐地摆满了水具和餐具。僧人洛桑加措是禅定寺的一名普通僧人,手里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证。依据这个证件,他可以按月或者季度按照卓尼县的标准领取农村低保金。“这些钱贴补日常花销是非常好的,感谢政府对我们僧人的关心。”洛桑加措说。自己一定要潜心修行,争取做一个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的好僧人,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厚爱。 除了对藏传佛教寺院的大力度建设,甘南还投入专项资金对清真寺基础设施同样进行了大规模建设。 合作清真大寺是由全寺信教群众筹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重修了大殿及学房,占地3513平方米,寺内功能完备,可供5000人左右主麻礼拜。庄严典雅的清真寺为合作市城市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合作清真大寺寺管会负责人说:“合作清真大寺今天落成典礼,这是本寺全体教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我们寺管会将团结和带领全体教民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为宗教和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如今,放眼甘南大地,一座座寺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热情高涨,寺院团结稳定的基础不断夯实,呈现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九大工程”:实现草原儿女的“甘南梦” 民族团结,是幸福之源。在甘南,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推动甘南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搞好了,社会就会安定,经济就会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会改善。在探索健全民生保障新机制中,甘南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着力点,创建以九大工程为标志,积极创新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它们的实施被农牧民群众形象地比作圆了自己的“甘南梦”。 “全覆盖”工程——在广泛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上作出示范;坚持整体综合大创建,坚持科学规范大创建,坚持全方位参与大创建,推动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社会参与中共享创建成果。实现“团结梦”。 “经济提速”工程——在推动科学发展上作出示范;以全州“十三五”规划为核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实现“小康梦”。 “文化引领”工程——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上作出示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计划、有目标地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多元一体文化特点、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文化精品。圆了“文化梦”。 “民心满意”工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作出示范;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有效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有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各族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圆了“幸福梦”。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在推进“两个可持续”上作出示范;推进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梦”。 “权益保障”工程——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上作出示范;围绕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把党的一系列政策原汁原味体现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使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充分得到保障。圆了“保障梦”。 “精准滴灌”工程——在密切民族关系上作出示范;全面打造和拓展创建活动主阵地、主渠道,在全社会形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示范创建格局。实现“脱贫梦”。 “金种子”工程——在青少年中播种民族团结进步种子上作出示范;认真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少年儿童“爱我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宣传教育,使各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理念在广大未成年人心田里深深扎根,筑牢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根基。实现“教育梦”。 “精神家园”工程——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全面、深入开展具有我州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圆了“甘南梦”。 如今,一个个民生梦想汇聚成甘南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甘南梦”,也成为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一项项惠及民生的举措,在给全州各项建设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各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