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峰
故乡有一口老井,其实它不算老,只是它已经被填了,只能存在记忆里,便切切实实变成了老井。 老井是什么时候挖的,我没有去探究过。但是,从我记事时起,它就已经存在。老井就在村口的大路边,旁边是稻田,离小河不远,离我的家也不远。 老井呈正方形,每边约一米开外。井口的四条长石板由于时间久了,被磨得光溜溜的。井的内壁由下向上,全是用石块垒成;井底填了些沙子和小石头。整口井有2米多深,水深约1米。井水清澈见底,站在井边,能看得见井底游来游去的小鲤鱼、小乌龟。 老井盛满了我小时候许多的苦和乐。那时候,由于父亲在外工作,家里的农活便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通常干农活都会干得很晚。因此,我们姐弟放学回到家,便要帮着做些家务。而到井里挑水,成了必不可少的任务。虽然老井离家只有三四百米远,但每挑一次水,路上至少要歇一回。就这样,来来回回,直至把家里的大水缸、灶台上的大铁锅盛满。为了减轻任务,我常常与姐姐讨价还价,交换“工种”。因为怕苦,有时候往往没挑几回就把水桶撂在家里;有时候贪玩,很晚才回家,这挑水的活便自然落到了姐姐身上,当然,这样的结果便是迎来母亲的一顿痛骂。闲来无事的时候,我跟小伙伴们会经常跑到井边玩。趴在井口的石块上,看井底的游鱼,往井底扔小石子,逗鱼儿玩,这些都是非常开心的事。 后来,我上了初中。由于要到学校寄宿,便渐渐地远离了老井,只有在周末回到家,才能继续和老井来往。再后来,到了县城读高中,老井便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尤其是村里很多人家挖了手摇井之后,老井便慢慢被人们疏远、遗忘。 直到前两年,我才想起要去看看老井。可是,老井早已荡然无存。在老井原来的位置旁,我怅然若失。我一直不敢去问,是谁、是什么时候把老井填了。 老井在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被填平了。老井没有受过人们滴水之恩,却毕生为村民们涌泉相报;老井连一张照片都未留下,却没有丝毫怨言。然而,老井方方正正的外表,清清澈澈的内心,默默无闻的奉献,是不会被喝着它的水长大的人们忘记的。老井永远在激励着人们,勤勤恳恳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如今,生活在一个离故乡不远的小城里,我常常会下意识地朝故乡的方向张望,眼前仿佛又看到了村里的那口老井。 一如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里,老井永远抹不去、填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