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明
绿化山川大地,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目前已成为全州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春天是造林绿化的最佳季节,在造林绿化中要严把“五关”,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效,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实现“大地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严把造林设计关。造林前,首先要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新造林地进行实地踏查,详细调查掌握各种立地条件。其次要科学编制造林规划设计,并绘制平面设计图,保送上级专业部门进行审批,并提前做好造林前准备工作。 严把苗木栽植关。栽植苗木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要领进行操作,做到“三埋两踏一提苗”(即三次埋土、两次踩实、一次将苗木向上提的过程),严格把握好这“五个步骤”,以保证苗木成活率。 严把督查验收关。造林前要对造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领。在植树造林现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督查,使整地挖穴、苗木检疫、使用生根粉浸泡根系、苗木定植、培土浇水等程序,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对违反技术要领的,现场示范指导,及时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提出严肃批评。 严把林地管护关。“三分造、七分管”是林业工作者总结的科学经验,足见加强新造林地管护的重要性。造林任务完成后,要安排专人开展巡查管护,长期坚持不懈。发现未成活的零星苗木,要及时督促进行补植。同时,在管护过程中,要及时观察、防治病虫害,同时要严格预防发生火灾,并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严把责任追究关。对造林规划设计、整地栽植、检查验收、林地管护的全过程,要进行动态检查和跟踪监测,保存好档案记录。要按照“谁设计、谁审批、谁造林、谁验收、谁管护”的原则解决质量问题,逐级追究责任,依法追究经济责任、技术责任、行政责任等,从而以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来保障造林成果,最大程度避免发生劳民伤财、浪费资源、“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恶劣现象,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