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伟大的作者! 三月的甘南春寒料峭,雪花漫舞。白龙江畔一朵火红的花儿从皑皑积雪中悄悄探出了头,努力地向上挣脱,伸展,怒放。春风吹暖了藏乡,千百种嫩绿、淡黄、火红、俏皮的花儿破土而出,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吮吸着春雪的滋养竞相绽放…… 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是盛放在甘南大地上最美的花朵——舟曲! 从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满目疮痍到灾后重建的崭新舟曲,从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到植树造林绿水青山,从苦甲天下靠天吃饭到精准脱贫绿色发展,舟曲历经了从冬天到春天的艰难跋涉,经受了浴火重生、破茧成蝶的一次次阵痛,积蓄了花开舟曲的磅礴力量。 盛开文化旅游、民族团结之花 清晨,南门十字的“老豆花”开始了一天的营业,一张桌子、几把凳子,清香的豆花儿在老瓷碗里晃动着,一勺火红的辣椒浇在上面,清香四溢。小摊点儿早已围满了尝鲜的乡亲们,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大家兴奋地聚拢在一起,享受豆花儿的润滑、爽口,品味着辣椒的刺激和香醇,在色、香、味的和谐搭配中,感悟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幸福的花儿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碗豆花儿,从选材、加工、制作、调味到触动客人的味蕾,需要几十道工序和制作者用心的沉淀,才能品尝到正宗的“舟曲味道”。飘香的豆花儿串联起了舟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承载着舟曲人最朴素的情怀和记忆,沉淀着厚重的舟曲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地区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涓涓不断的精神滋养。舟曲县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引导、培育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精心培育文化旅游之花、民族团结之花。 近年来,舟曲县通过多种渠道开始挖掘、整理、保护舟曲尘封的历史文化名片。2014年,舟曲境内发现大量抄写于10到13世纪罕见的苯教古文献,对研究白龙江流域藏族文化和古老的苯教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依据。 南山笔架历经风雨沧桑,悠悠矗立在县城的对面。她是挺立在舟曲人民心中的文化高原,积淀了藏乡江南水墨画卷和诗意人生的丰厚土壤,每一个舟曲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方对楹联书法、山水诗辞的精神原乡。 舟曲县连续举办三届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2015年,舟曲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2016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楹联专家和楹联文化爱好者齐聚泉城、赏联品书,让这张耀眼的文化名片,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鸡年新春,一场文化盛宴在舟曲拉开了帷幕。 从正月初六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舟曲城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文化活动。东山转灯、大川社火、巴寨多地、黑峪晒佛、南峪秦腔折子戏、正月十九迎婆婆、巴楞寺法会、南峪龙王沟龙头节…… 特色浓郁、绚丽多彩、热烈祥和。 群众以传统形式的剪纸、唱腔、书法、绘画来赞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赞美伟大中国共产党、赞美幸福美好新生活,表达舟曲人民对党和政府、对全国各族同胞的诚挚祝福和无限感恩。这种真情令人感动、这种场景令人振奋、这种精神令人鼓舞! 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节庆活动的深度引导和全力支持,彻底激发了人民群众内心对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伟大祖国和美好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共赴这场节日文化的盛宴,品味舟曲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餐。节日期间旅游人数突破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 传统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传承了文化、凝聚了人气,让全县的藏、汉、回等多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更加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生动展示一个和谐、团结、稳定、向上的新舟曲。 舟曲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建设大景区、构建大环线、发展大旅游作为主要目标,全力打造“藏乡小江南、山水新舟曲”旅游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实现了文化旅游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先后实施了拉尕山、翠峰山、大峡沟、龙王沟、庙沟、沙滩、亚哈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县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5个。高规格举办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打造“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融合的契合点。2016年,实现接待游客28.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 拉尕山张开了深情的怀抱,俊秀挺拔的烟雨翠峰呼唤着远方的客人,盛开的文化旅游和民族团结之花光彩夺目、迎风怒放。 盛开环境整治、文明新风之花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烟雨三月,不二扬州的藏乡江南含羞婉约、清新灵动。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桃红柳绿间与蓝天白云辉映。在农家庭院、房前屋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竞相争艳的鲜花,相映着过往人们从心底里发出的舒心笑容,勾勒出藏乡江南、净美家园的绝美画卷。 鲜花不仅在眼睛里,更是绽放在每一个舟曲人的心里。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春风吹遍了舟曲大地,吹净了龙江两岸,吹美了山前山后,吹开了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幸福花朵。 县委、县政府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一次触碰灵魂的革命、一场催生新风的决战、一面凝心聚力的旗帜,从全局谋划、从小处着眼、从细节抓起。 按照州委提出的“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战略要求,全面深入推进“十大环境”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聚合起强大正能量。 在城关镇坝里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不再是这个小村庄难以抹去的阴影,年过花甲的肖天生老人每天自发打扫着村前排洪沟内的杂物,说起环境卫生整治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老人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环境整洁了,家园变美了,心里亮清了。这是群众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卫生整治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人心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的陈规陋习,更多的是激发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00多个日日夜夜,舟曲县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拾垃圾、扫街巷、整门面,全力冲刺“一年净化、两年亮化、三年美化”大目标。白龙江绿色旅游长廊建设、万亩油菜花观赏带种植、S313线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等工程从纸上的规划跃然成为人们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图景。 从视线内见不到垃圾到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从“十大环境”建设的全面推开到“改厕、改厨、改圈”,从县乡领导带头捡垃圾到干群携手齐上阵,从过去的视而不见到如今的潇洒一捡,大家捡到了真善美、捡起了精气神、捡出了文明新风的万千鲜花。 如今的舟曲城乡,处处清新净美、花开芬芳,处处绿色低碳,清风正气。 华灯初上,漫步在白龙江畔,霓虹闪烁、波光潋滟。穿行在新老城区,繁华似锦、灯火阑珊,宛若置身在梦境,温情而浪漫。 这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革命,打破了昔日城乡环境脏乱差的桎梏,扭转了沿袭多年的生活陋习,唤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阳光和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鲜花如出水芙蓉晶莹剔透,盛开在舟曲大地。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