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为孩子托起一片蓝天
——我州学前教育发展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3月3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张继元


  记者 张继元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曾几何时,面对公办幼儿园太少、民办幼儿园良莠不齐的情况,为孩子找到一所合适的幼儿园成了许多适龄儿童父母的头等大事。
  我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之前,全州共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4932名,教职工248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13.5%,许多县市陷入了“越穷越无园可入、越不入园越穷”的恶性循环。
  学前教育迎来了春天!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81所,其中公办261所,民办20所,在园幼儿2372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09%,全州幼儿教师1411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
让每一位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
  发展学前教育,无论是建校舍还是培训师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
  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最热的热点、最集中的焦点,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是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州教育局对全州学前教育工作按照“三抓三促”的工作思路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全力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全州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2010年相比,在办幼儿园从16所增加到265所,新增在园幼儿18796名,新增幼儿教师1163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与2010年的13.5%相比,提高了67.59个百分点,达到81.09%。学前教师队伍比达到1:15.48。
  一直以来,学龄前儿童入学,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农牧区学龄前儿童入学难问题尤为突出。改变这一现状,迫在眉睫。
  2013年,我州农牧村学前教育有了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了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又将农牧村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纳入了财政保障;2016年省政府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补助),学前教育经费有了保障。
  2015年启动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以来,两年时间评估认定了12所州级示范性幼儿园、7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所州级一类幼儿园,各县市审批了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甘南州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验收,全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
  针对我州以往农村建园无能力、教师无编制、生均无拨款、师资无来源等突出问题,州委、州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并明确提出要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工作任务,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州教育局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头号大事来抓,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及意见,从七个方面出台24项举措,推动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州学前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州、县、乡三级上下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从优化教育模式、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师资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集中发力。
  根据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3年在甘南调研时做出的关于加快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和省委书记王三运的指示要求,新建幼儿园519所,其中新建“双语”幼儿园229所,普通类幼儿园290所。力争实现全州各乡镇和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儿园全覆盖。形成以县城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村)幼儿园(班)为基础,县、乡、村三级结合的幼教服务网络。
  从2012年至2014年,通过多种渠道,共补充幼儿教师512名。2015年共招录幼儿教师281名,小学教师转岗45人,补充园警和后勤人员11人,初步保证了新建幼儿园的开办招生。2016年共招录幼儿教师97名。
能否“春意盎然”的关键在制度
  在幼儿园管理制度上,我州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对达不到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指导和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取缔。针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州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州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意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建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学前教育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州、县(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学前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州教育局指导各县市本着“有利于富裕校舍和师资合理利用、有利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规划先行、按级负责、分级实施,从而保证了农牧村幼儿园与城镇幼儿园同步规划、公办与民办同步发展、建设与质量同步提升。
  探索创新统筹办园机制。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园方式,对近年来新建改建扩建的农牧村幼儿园,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办公补等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鼓励公办教师带薪带编、领办创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采取政府“端菜”和幼儿园“点菜”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幼儿园安保、保健医生和后勤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采取乡镇园办分园、小村联合建园、设立巡回支教点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推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制定幼儿园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公办带民办”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姊妹园”等方式,形成“县有示范、乡有中心、村无空白”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省、州示范园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学前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园际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乘着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和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强劲东风,我州学前教育的春天将更加绚丽多姿。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