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4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纪念碑前怀烈士 烈士陵园祭忠魂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3月3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肃穆陵园,纷纷雨、清明时节。
  山俯首、翠松垂泪,纸花含血。
  纪念碑前思伟业,烈士陵园祭忠魂。

  人民网正宁电 (呼双鹏) 3月23日,陇东的天空,小雨淅沥不停,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甘肃省军区、庆阳市军分区、武警云南普洱边防支队、庆阳市公安局等领导及武警官兵、公法检干警、烈士家属和社会各界群众,在庆阳市正宁县烈士陵园举行祭扫烈士陵墓暨杨军刚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
  上午十时,全场人员肃立,揭碑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各届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倾诉哀思、表达信念,深切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
  杨军刚出生在甘肃庆阳正宁县农村。2001年从甘肃政法学院毕业后投笔从戎,来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进入侦查队10余年。生前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边防支队江城边防大队侦查队队长。他先后执行禁毒任务150多次,曾化装侦查打入贩毒团伙内部,参与查获毒品500多公斤,多次立功受奖。
  2016年3月7日,杨军刚带队在江城县康平镇一带开展公开查缉时,遭遇持枪毒贩开枪射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为公安边防事业献出了年仅39岁的宝贵生命。
  2016年3月10日公安部政治部追认杨军刚为烈士,并授予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2016年5月1日被公安部追记一等功,云南省委省政府追授杨军刚“云岭楷模”荣誉称号。
  “父母终生痛心头。北国南疆千里遥,欲探亲骨泪已流。高堂相扶几番走,难见爱子往返愁。一年时光黄连度,常念吾儿天国游”。在烈士陵园,杨军刚烈士父亲,今年65岁的老人杨建国在悲痛和思念中读了一首《忆儿一周年》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
  “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没有离我们而去,他走后,我们单位的官兵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用实际行动告慰了老队长的英灵。”尚治君是杨军刚生前的同乡战友,在他眼里杨军刚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一位好父亲、一位好兄弟、孝顺、干练。参加纪念活动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将特意从云南带来的一捧红土,洒在烈士纪念碑前,寄托哀思,希望他能够永远和他战斗、奉献过的土地在一起。
  云南省普洱武警边防支队支队长李建忠告诉记者,杨军刚入伍以来十五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工作任务最繁重、危险系数最高的打击跨境犯罪第一线,他是一名英勇无畏的边防卫士,是一名业务精湛的缉毒尖兵,是一名舍身报国的中华娇子,他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却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去年以来,在杨军刚烈士精神的鼓舞下,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全体官兵化悲愤为力量,奋发有为,始终牢记“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的使命担当,全年共查获毒品案件3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1人,缴获毒品1.16吨,缴获易制毒化学品319.5吨。
  正宁县县长张龙杰说,杨军刚烈士在工作岗位上勤勤肯肯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公安武警事业无比热爱、对待同志满腔热情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我们要时刻铭记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烈士遗志,要以革命先烈和巨涛、杨军刚烈士精神为镜,发扬革命传统,开拓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烈士们的革命精神转变为促进正宁全面发展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幸福美好新正宁。
                           (据人民网)
最是情怀出本心
  这是一张令人动容的旧照片,最近再次引起注目。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一位来自四川的基层代表告诉习近平总书记,那个娃娃上幼儿园了,很健康很快乐。
  4年前的春天,四川芦山发生7级大地震,损失严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灾民的帐篷,捧起骆俊诚小朋友的小脸,给了他轻轻一吻。这一举动今天仍然让人眼眶湿润:平常人家遇到事情,长辈不就是这样安抚晚辈的吗?
  党与人民一家亲的许多画面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在延安,身材高大的毛泽东同志弯下身子,在手心给两位红军小战士写字。新中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周恩来同志坦然坐在老乡家的门槛上,向老大娘了解实情。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黄山邂逅几位大学生,像邻家爷爷一样听他们叽叽喳喳,还随和地跟他们合影。
  许多人特别喜欢一张温馨的“家庭”照:老奶奶一边说话,一边无拘无束地比比划划,一副唱主角的样子,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微笑着侧耳倾听,乡亲们则乐呵呵地看着这一老一少。是什么感染和温暖了人们的心?是祥和温暖的家庭式气氛,还有家庭中每个人的恰当位置。我们党的力量正来自与人民在一起,正如总书记的真情告白: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质朴的话语饱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伦理,浸润着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天然感情。
  最是情怀出本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出乎本心者,其情必真,不虚、不私、不妄,无矫饰、无扭捏、无作态。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下意识的真情流露。回望党的历史,多少优秀共产党人正是这样与百姓亲密无间,心紧贴着心,一起苦、一起干、一起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信赖与拥护,凝聚了无往不胜的力量。
  然而,若非出乎本心,仿佛是要完成任务,又或者淡漠了感情,只是要装装样子,则悄然间鸿沟就产生了,距离就拉开了,必让人感受出生疏与隔阂,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有人在儿童节去幼儿园慰问,试图跟所有小朋友握手致意。小朋友们不太会握手,配合不默契,场面就很尴尬。有的同志把转变作风的功夫花在面子上,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但是一接触群众诉求,就拉起警戒线,甚至抱怨群众越来越不好伺候了。如此,又如何赢得群众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尖锐指出,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有的领导干部与群众形同油水,相近而不相溶,如何能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能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而脱离了人民,就如同安泰离开了大地,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人信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美好的感情从来是相互回馈和递增的。曾有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上访时总带着女儿,小女孩浑身是病,形同野人。信访干部张云泉不忍心,把小女孩带回家,一直养到她成立幸福家庭。在她的婚礼上,张云泉像嫁女儿的父亲一样流着泪,女孩则说她一辈子都念张爸爸好,念共产党好。保山的朋友说,杨善洲去世后,当地许多百姓在家里供奉他的照片,年年清明节自发为他扫墓,像怀念自家老人一样。
  百姓的这种朴素情感,永远值得我们深思和珍惜。
       (据《人民日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