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辉成 李俊娥
走进夏河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别具一格的新房、洁净整齐的村道,把村庄装扮得格外美丽,村容村貌更加靓丽了,一个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崭新的姿态、祥和文明的气氛展现在大家面前。 统筹规划 落实责任 齐抓共管显活力 夏河县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编制、规章制度制定等工作进行扎实安排。成立了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7人脱岗,全面协调指导规划编制、决策方案制定以及项目实施、监督、验收等具体工作,保障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质量和进度;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明确乡镇为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在村上确定3-5名责任心强、热忱服务的村民履行日常协调、监督职责。确定一名项目干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狠抓项目 保障措施 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6年,夏河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州上核定数为44个,新增阿木去乎片区16个,王格尔塘镇4个,唐尕昂乡1个,共计6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总投资概算5亿元。目前,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工程形象进度达到95%以上。 “生态经济”工程建设方面,通过人畜分离暖棚建设项目,引导农牧民集中养殖,逐渐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投资127.5万元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16个,带动贫困户95户;投资90万元扶持农牧家乐30户,每户补助3万元;达麦乡当应道村、博拉乡罗吾滩村打造了30余户藏家乐,旅游专业村已经初具规模;良种羊养殖项目扶持贫困户92户,引进种公羊及优质适龄母羊1474只147.4万元,每只补助1000元。良种牛引进项目扶持贫困户225户,投资30万元修建拉卜楞镇昂去乎村至下塘乃合村农田灌溉水渠500米。组织该县9个旅游专业村代表20余人赴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和庙沟村进行了现场观摩培训;培训防疫员、草管员、信息员、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111人次;对2103人进行了三轮摩托维修、烹饪、电焊等技术培训,培训人员持证率达到60%以上。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方面,投资590万元用于村庄四旁绿化工程建设,绿化面积12.57万平方米;为切实解决全县各自然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拨付365万元用于建设各自然村简易垃圾处理点,截至目前已建设完工,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定点存放、集中填埋;投资122万元购置带盖三轮垃圾清运车49辆,已全部配置到各自然村;投资62万元购置垃圾集中收集箱137个,投资90万元购置果皮箱1110个,现已安装完毕。 通力协作 亮点纷呈 多措并举惠民生 强化组织保障,落实责任意识。研究落实了县级领导包抓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县直各部门单位包抓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工作机制。 严格考核机制,整体部署推进。按照工程建设地点的集中程度,将该县6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划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确定了一个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吸纳有责任心的村民参与协调和监管项目建设,推动了工程建设的有序实施。同时,采取“周督查、周评比、月通报”的方式对每个乡镇的施工进度进行督查、评比,对施工进度快的乡镇给予褒奖,对施工进度慢的乡镇给予通报,并将通报情况报县委、县政府。督查评比等次将作为乡镇年度考核评比的依据。 对接脱贫攻坚,发挥资金聚焦效应。高度对接扶贫与生态工作,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资金紧密结合,全年在建档立卡贫困村投资项目资金1.37亿元。 攻艰克难,转化项目优势成效。从整体项目建设中聚焦项目开工迟、打造效果差、项目推进难度大的村入手发力,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使后进村全部迎头赶上,打造效果明显。乡镇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挖掘资源优势,拓展了农牧民增收渠道。部分小康村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国家扶持补助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惠民政策带来的效益,对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现代健康文明幸福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深远意义。 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微信群。惠民政策、会议精神、典型经验等通过微信群分享实时了解和学习,便于快速有效地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各项目实施乡镇在微信群里及时分享建设工作成果、先进经验等,互看互学、互比互促,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将微信工作群打造成为学习交流的新平台和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