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4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城市报刊亭:尴尬的转型试验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4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西安市的李大爷每天都会去报刊亭转转。最近,当他购买一份报纸后,摊主告诉他因为经营困难,这个报刊亭正濒临关门。
  西安现有大约300家报刊亭,几乎都面临经营惨淡的局面,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存在的价值:舆论阵地 文化符号
  和李大爷一样,众多的晨练者在锻炼完后喜欢购买一份报纸。“虽然现在手机、电脑阅读方便,但是提供的是‘碎片化’阅读,相比之下还是喜欢报纸杂志等纸质阅读。”长安大学一位正在购买杂志的老师说。
  报刊亭为众多的人群提供便捷的精神食粮。2000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指出,报刊亭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建成的报刊亭被人民群众誉为安排下岗职工的安民亭、方便市民生活的便民亭、满足文化需求的文化亭、维护社会治安的安全亭。
  “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设施,不能轻易拆除。”邮政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据悉,全国邮政报刊亭每天零售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党刊达16万份,是一个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
  报刊亭也被众多媒体及学者誉为城市的文化符号。有的地方报刊亭还安装了LED显示屏,利用遍布大街小巷的亭点优势,配合当地工作,成为服务城市建设、传播文明、联系百姓的信息纽带。“报刊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文化产品。”省邮政报刊发行局有关人士表示。
现状:经营惨淡 部分关闭
  西安南郊电子二路附近,张先生在此经营报刊亭已经有十多年了。“以前生意好点,一种报纸一天平均售卖三四十份,现在报纸杂志哪有人购买?一天也卖不了几份。”他说。
  同张先生一样,大多数报刊亭经营者都面临经营惨淡的状况。2013年2月份,王女士在大雁塔附近租了一个报刊亭,每天早上7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一份报纸卖一元钱,只能挣2角,为了维持下去,不得不卖饮料和烤肠等商品。
  “2003年至2005年,是报刊亭经营最好的时候,每个报刊亭的月收入能达到20000元。”省邮政报刊发行局有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西安市现有报刊亭约300个,其中传媒集团自主经营的有150个,省邮政报刊发行局经营的有82个,其余部分为一家传媒公司经营。
  “10余家已经关闭。”省邮政报刊发行局有关人士说,“邮政报刊亭属于特许经营。按照规定,不允许售卖报纸、期刊以外的物品。如果严格管理,许多报刊亭都无法维持生存。”
原因:阅读受冷 规划滞后
  “现在有手机、电脑,阅读方便,已经很少购买报刊了。”大三学生小王说。在他看来,报刊亭提供的报刊内容都能在网上很轻易获取,“偶尔去趟报刊亭,也是去买瓶水,很少买报纸。”
  “手机、电脑阅读的兴起,减少了报刊的阅读,这是总体趋势。但报刊印刷精美,易于保存,可信性强,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尤其对于老年等不太会操作手机的人群更有优势。”省邮政报刊发行局有关人士说,“手机是碎片化阅读,报刊能提供系统的阅读,报刊还存在广阔的市场。”在他看来,除了纸质阅读受冷之外,规划滞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据了解,西安市现存的报刊亭可以追溯到2000年。按照有关要求,西安市规划修建了300座报刊亭,并且15年没有改变,“报刊亭的面积、经营范围,都没有改变。”该人士表示。
  2000年西安市人口约500多万,现在已经超过800万,随着城市发展,有些地方改造后人口大量流失,但是报刊亭的位置却没有改变。据了解,西安市现有的报刊亭分布也不平衡,经开区、纺织城、高新区、长安区大学城等区域报刊亭分布很少或几乎没有。
出路:转型升级 困难重重
  长安区大学城云集了众多高校,拥有众多大学生及科研人员,是报刊重要的阅读群体,但这里却几乎没有报刊亭分布。
  省邮政报刊发行局有关人士认为,将原来因为城市建设导致人流稀少的报刊亭挪移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或者报刊亭分布稀少的区域,是很好的出路。“但是搬一个报刊亭不是邮政部门单独可以决定的。”据了解,移动报刊亭要经过市政、城建、规划等多个部门的批准。
  该人士认为,随着社区的建设发展,报刊亭进社区也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报刊亭主要以服务为主,可以为订阅报刊的群众送报刊,但是“最后一公里”很难解决,送报刊的人员往往无法进入社区。
  “报刊亭的经营面积和经营范围是现在升级转型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据了解,西安市现存的报刊亭面积为3.52平方米,经营者以下岗、失业、进城务工人员和残障人士为主。“以后报刊亭会逐渐向便民驿站转变,可以为市民提供水、电、煤气等费用收缴以及代收包裹、销售彩票等。”
难点:未经许可 尴尬探索
  “目前并没有成熟的转型模式,都在尝试探索中。”省邮政报刊发行局有关人士表示。当前的转型探索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异常尴尬,增加经营范围需要工商等多个行政部门的许可准入,但是目前的转型探索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合法手续。
  2014年北京市72家报刊亭因为存在超范围经营而被拆除。“应该在经营范围等方面给予报刊亭支持。私自增加经营范围,最起码是违法的,但是现在不转型,报刊亭无法生存。”
  《陕西省邮政条例》规定,邮亭、邮筒(箱)、邮政报刊亭由邮政企业统一建设、管理和维护。城市发展使许多地方人流已经很少了,但是报刊亭15年来没有更换过位置。更换报刊亭的位置同样要经过多部门的同意。
  获取扩大经营许可的范围,争取报刊亭的合理布局,成为报刊亭转型探索成功与否重要的基础。
  偌大城市,被称为“文化符号”的小小报刊亭,转型之路该何去何从?
     (据《陕西日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