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我州加快高原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
呈现“六增八优三降”良好态势□记者 张成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4月1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去年,我州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顽强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农牧业工作呈现出“六增、八优、三降”的良好态势。
  呈现六增
  全州农牧业增加值达29.26亿元,同比增长5.1%;全州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完成6414元,同比增长8.2%;各类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7.8%、50%、44.1%,分别比上年提高4.3、2.8、3.1个百分点;完成肉类产量7.4万吨,增长2.5%;奶类产量8.7万吨,增长6%;藏中药材总产5.06万吨,增长17%。

呈现八优
  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圆满收官,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将太子山83.36万亩天然草原纳入草畜平衡奖励范围,年度补奖资金提高到2.9亿元,比上一轮增加732.4万元。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沙化和黑土滩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以上,年内建成人工饲草基地15万亩、舍饲棚圈7000座,实施补播改良54万亩,治理流动沙丘和重度沙化地5.3万亩、黑土滩117.5万亩,综合防治草原鼠虫害255万亩,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54.3万亩;争取到2016年度退牧还草工程项目投资9734万元,编制上报了《甘南州退牧还草工程规划(2016年—2025年)》,规划涉及项目总投资26.5亿元,已通过省农牧厅评审,上报农业部。争取到甘南州火情监控站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580万元,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扎实开展草原资源普查、草地动态监测、草原防火和草原监理执法工作,严格落实草原法律法规,连续13年未发生较大级别草原火灾。据监测数据显示,全州天然草原平均植被覆盖度达96.65%,平均草群高度达15.3厘米,平均鲜草产量达374.6公斤/亩,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速度得到一定遏制。
草原畜牧产业稳中有进
  畜牧业实现增加值20.26亿元,增长5.9%。存栏适龄母畜达到150万头(只)以上,适龄母畜比例达到51%以上。累计组建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48个,选育后备种公畜达到1.85万头(只),全州牲畜良种率达到48.5%;年内新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示范场8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国家畜牧良种补贴、畜禽标准化养殖和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3351万元,新建藏羊良种扩繁基地1处、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6个、新扩建牲畜暖棚、贮草棚1338座11.5万平方米;落实国家畜牧良种补贴资金381万元,2016年全州共赔付牦牛、藏羊13.04万头只,赔付金额1.26亿元。全州农业保险对贫困农牧户的覆盖比例提高到85%左右。
特色种植产业强劲发展
  全州新增藏中药材5.77万亩,创建百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田3万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订单种植高原夏菜1.7万亩。完成投资1亿元,建成青稞生产基地15万亩、青稞良种繁育田3.3万亩、青稞原种繁育田0.3万亩;建成杂交油菜生产基地5.5万亩、小油菜良种繁育田0.11万亩、杂交油菜制种田0.01万亩。示范种植羊肚菌461亩,其中舟曲县示范种植面积达到336亩。卓尼县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0.5万亩,舟曲县推广旱作农业技术4万亩。全州共投资1221万元,打造“农业生产+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景观,在3条绿色旅游走廊及周边乡镇连片种植油菜7.8万亩。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