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作讯 (记者 杨晓飞) 4月20日,全州民委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合作召开。会上,传达学习了全省民委主任会议精神、中共甘南州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等精神。 会议指出,2016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引领,突出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发展两大重点,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九大”工程,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全州民族工作呈现出稳步推进、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会议强调,要紧紧把握一条主线,着力突出政治引领,增强政治意识,把牢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担当。要深入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根本遵循;要突出特色亮点,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要强化督查落实,全面履行好民族工作部门职责;要加强监督管理,着力促进清真食品市场监管规范化。州县两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围绕建设成高水平的参谋班子、高效率的办事机构、高质量的协调部门、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打造成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四高四型”机关这一目标,扎实做好自身建设,为全州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州民委全体干部,各县市民族宗教局负责人参加会议。
让书香滋养人生 □记者 王志娴 近期,央视火爆荧屏的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受到观众热捧。 这两档节目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名人思想,通过这种方式,被人提起、品读、深爱并铭记。人们重温诗词,体味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经典,获得心灵“鸡汤”。 与此同时,在中小学生中间也掀起了读诗词、背名句的热潮,书店里有关传统诗词的书籍突然热销。文化类节目的效应,让家长看到了诗词名句、经典美文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少家长寄希望于给孩子买几本读本,让孩子背诵几首诗词,提高语文水平。 这些热捧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许多读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立见成效的焦虑。 目前,传统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方式共存,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风气盛行。日益严重的功利性阅读倾向,已经成为阻碍人们读书的深层次因素。 我们常听有人抱怨,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读书;社会压力太大,没心情读书;信息渠道太多,不需要读书……人们草草阅读,只求简短、快速获知又迅速遗忘的讯息,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的成长。 事实上,书籍对人的影响,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对学生而言,没有大量阅读的积累,学习的基础必定荡然无存,背诵几首古诗词,并不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的。阅读久了,学问思想才会慢慢滋长。阅读是天长日久的精神积累,是无时无刻的心灵浸润。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是为了涵养心灵、丰盈人生。 2016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只有13.43分钟。这些数据,值得深思。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爱读书是一种福气!愿每个人都能爱上阅读,愿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书香的陪伴下安然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