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蓝天白云的环境,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是每个市民的期盼。合作市以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目标,持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扎实开展大气、水体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李 雯
精心守护一方蓝天 2016年合作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超目标14天完成了年度任务,在全省排名第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值为7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11.4%,低于年度目标值3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38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省第五。 拥有这样的好成绩,不仅是“天公”作美,最主要的是靠“人为”的努力。 合作市共计完成城区103台燃煤锅炉拆除改造任务;积极开展扬尘综合整治,督促城区各建筑工地围挡作业,加装防尘网,狠抓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和沿路抛洒,加大道路洒水降尘和清扫频次,有效抑制扬尘污染;城区14家煤炭销售企业集中搬迁至甘南州百信煤炭交易市场;在江卡拉和扎油沟口设置卡点,加大巡查执法频次,查扣违规拉运劣质煤车辆19辆,严厉打击和关停流动售煤摊点83处;为4个街道办各拨付资金10万元,免费向辖区平房住户发放引燃煤;市政府筹资100万元,重点对空气自动站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平房、商铺免费发放优质无烟煤600吨;完成城区388家餐饮单位餐厨油烟整治工作,督促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加强焚烧垃圾和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管控,共处罚焚烧垃圾、燃放烟花爆竹行为170余起。 巩固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水是生命之源,改善水质量是建设美丽羚城的头等大事。 合作市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做好辖区内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水污染防治项目,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敷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确保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不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每季度在政府网站公布饮用水源地水质、供水出厂水质、用户水龙头水质监测结果。给力的措施,换来了骄人的成绩。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根据州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均达到100%,无超标现象。 提升农牧村环境质量 去年,合作市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生态合作建设,坚守生态、民生、稳定三条底线,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实施了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25个,农牧村生态环境和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积极实施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落实生态转移支付资金5287万元,70%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流域水质得到改善,草原沙化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提升。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全市相继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大检查、水土保持执法检查、矿山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水电站执行生态下泄流量、河道无序采砂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了《合作市保障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方案》,认真对照中央环保督察要求,迅速部署,上下联动,坚决杜绝整改“盲点”。针对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做到了立行立改、立查立办。共转办环境信访投诉问题5件,已全部办结完毕,责令整改企业2家,立案处罚1家,查封2家,罚款20万元,问责约谈8人。 今年,合作市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执法力度,丰富执法手段,提升执法效能,为全市人民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