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武
四月,突如其来的一场春雪,笼罩着小城的山水画卷。一切都刚刚开始,小草和洮河沿岸的柳树,尚来不及冒出嫩芽。“这场小雪润润土地,农民们就可以翻地了,这对今年卓尼县扶贫攻坚工作开了个好头呀!”望着覆盖了一层薄被的土地,卓尼县扶贫办的几位同志脸上绽开了一朵花。让他们欣喜的不仅是对今年扶贫工作的美好憧憬,更有对2016年卓尼县扶贫攻坚工作的甜蜜回忆。 摘掉贫困帽子,共奔小康富裕路。这个宏大的目标,沉淀着一份厚重的民生情怀。卓尼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卓尼县委县政府与15个乡镇、41个县直部门单位签订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举办驻村帮扶工作队集中培训班,对全县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33个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副队长进行了培训。 找出“共燃点” ——催化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卓尼县全面核实扶贫对象信息数据,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回头看”专项行动启动至今,清理核查回退2014年、2015年已脱贫户中相关行业标准不达标的13户59人,对不符合识别标准的38户175人已按照程序进行剔除。对真正贫困但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农户,正在严格按照12345识别程序纳入建档立卡,截至目前重新识别纳入贫困户41户168人。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贫困退出验收办法>的通知》相关要求,卓尼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从各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精准脱贫县级自评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2016年拟脱贫退出贫困人口及贫困村验收实行分级负责,严格执行“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按照贫困人口退出11项指标及贫困村退出20项指标,采取乡镇自评,县级验收的方式,确定了2016年符合退出条件的2231户10075人及2016年拟退出的4个乡镇15个贫困村,并将验收结果汇总上报至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在具体做法上,卓尼县打出一套将目标任务、力量配置、项目资金、培训资源等深度融合的“组合拳”。 顶寒风、沐冷雨、踏泥泞、翻山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州县乡四级141家联村单位和3801名联户干部累计进村入户5536人次,进入扶贫攻坚第一线。这些全天候把他乡当故乡的“驻村干部”成为卓尼贫困山村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盯准“发力点” ——加强技能培训转变劳力结构 “以前没技术,打工就是搬砖、干点零活,自从培训学了电焊技术,工资翻番了。”卓尼县上卓村的周金玉笑呵呵地称赞着劳动力培训给他带来的好处。 卓尼委托甘肃东方技工学校和兰州商业会计学校深入贫困村扎实开展培训工作,目前培训2513人次,投资323万元。其中普通劳务技能培训1880人,投资188万元;互助资金培训三期210人,投资21万元。尼江项目合作社社长培训13人,投资4万元;转移牧工培训50人,投资10万元。普通劳务培训100人,投资20万。特殊劳务技能培训长线班第一期45人,投资22.5万元。挖装机培训200人,投资50万元。让群众“换了脑”“增了智”,为致富“育了种”。 各级双联单位帮助联系村制定帮扶计划、措施,通过扶持培育富民产业、开展技能培训、落实惠农贷款等,使群众种地有“奔头”、务工有“靠山”、收入有“来路”。 激撞“加速点” ——下猛药动真格问责“亮剑” 卓尼县在扶贫领域成立了“两查两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全县划分为5个片区,下派5个督查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15个乡镇97个村委会,2013年底建档立卡的6545户贫困户开展了自2013年以来扶贫领域全覆盖式的“两查两保”专项督查工作。同时,根据州纪委《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扶贫领域开展“两查两保”专项行动监督检查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目标的通知》精神要求,卓尼从扶贫、审计、统计、农牧、水电、民政、交通、司法、文广等部门抽调30名精通业务的工作人员,分为5个组,再次对全县15个乡镇2013年至2015年共投资14261万元的215个扶贫项目进行了全覆盖式的督查。对工作造成失误的乡、村、组相关责任人由乡纪委进行了问责处理,共计问责93人。 高原的春天,几场雨加雪,卓尼乡村尚沉浸在春雪后的喜悦中,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春风已吹遍了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