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4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5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晚上任凭班车司机怎样按喇叭,谁也不愿离开办公楼;大家加班加点连续做试验,炊事员只好送饭到厂外,结果饭菜中常常吹进沙子,被戏称加了基地特色的“胡椒面”……
  春日的北京,来自青海“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的精彩讲述,向人们讲述大漠深处科技工作者们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痴心不改的创新精神令听众为之动容。
  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唯其葆有那么一种执着的劲头、那么一种求新的品质、那么一颗永恒的初心,才能抵达胜利的终点。总抱着一种投机心态、钻空子思想,舍不得下苦功、坐不住冷板凳,不可能摘取创新的沉甸甸果实。
  想起一家公司的故事。曾经,这家公司有一部卖到湖南的交换机经常短路,科技人员反复排查,机器外壳上疑似动物的尿渍引起了注意,可简单的重复试验后并未解决问题。经过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反复测试,工程师们才针对“老鼠尿断电”这种特殊情况,对设备成功进行了改造,成功防范了老鼠钻入设备咬断电线造成的事故风险。正是对几滴老鼠尿都不放过的细致严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成就了这家公司的今日辉煌。
  从更宽的视野观之,所谓创新,求新求变是终极追求。倘若失去这种品质,适可而止、小成即安,又如何能在创新的道路上开辟全新的未来?“你能不能做出一台没有出风口的空调?”一位企业家面对这句看似玩笑的问题,让其团队忙活了一年,但“双门对开”的方案仍被认为“不够简洁”,几百万元模具成本打了水漂;又拼了整整一年,团队才研制出了令人惊叹的“无风空调”。仔细推究,那些创意十足、魅力四射的科技产品背后,闪耀的总是这种求新求变的光芒。
  创新,最难得的是守望初心。利润的回馈、职务的升迁,不可否认都是创新的驱动力。但追根溯源,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才是勇攀科技高峰的动力源泉。被尊称为“知识分子知心人”的聂荣臻元帅,曾在垂暮之年深情回忆:当年,留学生中许多人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回到国内,“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跑出去的”。这种初心,说到底就是潜藏在内心的家国情怀与抱负。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寂寞长跑,重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进取精神,激荡敢为天下先的昂扬意气,我们方能不断开拓创新的境界,丰满民族的创新魂魄。
  (据《人民日报》)
“微波炉烹饪致癌” “螃蟹注液”等上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近日连续发布4批20个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汇总发布内容包括谣言内容、谣言传播轨迹、媒体辟谣情况以及谣言的危害等。
  食药监总局近日集中发布的谣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部分谣言在网络上仍“余威未减”。这些谣言涵盖肉食、水果、饮料、蔬菜、食油、茶类等多个食品门类,呈现三大特点:“致癌”成为造谣传谣者“包装”谣言的常用词汇,微波炉、牛奶、鱼腥草、自来水中的氯等都被贴上了“致癌”的标签;在时令季节,西瓜、黄瓜、柿子、枣等果蔬经常无辜“躺枪”,每逢热销季节,“西瓜打针”“无根豆芽有毒”等谣言就会死灰复燃;虾、蟹、鸡等肉类食品经常被造谣者以变种、变异为噱头疯传网络,并生成多种版本。
  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曾多次刊发调查报道,第一时间对网上曝出的食品安全谣言科学求证,消除误解和恐慌。各级相关部门及时公开调查检查情况,给予谣言有力回击,部分造谣传谣者受到法律惩处。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网上食品谣言多、传播快,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业内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压缩食品安全谣言生存空间。同时,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一定要下重拳,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让政府部门、专业人士、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形成合力。
              (据人民网)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