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怀念与崇仰
——记宣侠父烈士◎吴春岗 雍忠德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宣侠父(1899——1938),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县级市)店口镇侠父村人,是卓越的党的民族和统战工作的开拓者,也是我们党早期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作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宣侠父的一生波澜起伏、壮怀激烈。自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侠父经历了从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兴起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形成,他始终以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战斗、生活在革命和时代的前沿。
  宣侠父的的革命历程,折射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宣侠父用信念和生命追寻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和历史追求。
第一季 追求真理  投身革命
立志救国救民 追寻马列主义
  少年时的宣侠父聪颖好学。
  1916年夏,宣侠父考入浙江台州省立特种水产学校渔捞科学习,1920年,宣侠父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公费选派留学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水产专业。在日本留学期间,宣侠父深刻认识到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如饥似渴的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
  1922年,宣侠父积极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回国后,宣侠父在母校浙江水产学校任教,与俞秀松、宣中华、俞大同等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宣侠父在浙江杭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团杭州地委秘书,同年7月经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一生。
  1924年3月,宣侠父在浙江省立水产学校内介绍金辅华、江潭、樊松华、周梦莲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海门小组,成为台州地区最早的党组织。
投笔从戎 习武黄埔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1924年5月,宣侠父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黄埔军校,宣侠父在师生中威信很高,任三中队国民党区分部党小组长。
  从黄埔军校开始,宣侠父坚持真理,用一生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宣侠父在黄埔军校时善于独立思考,多次对校长蒋介石以政代党的专横行为提出尖锐批评,因而惹怒蒋介石,蒋介石勒令宣侠父悔过,宣侠父对蒋介石的高压和利诱不屈不挠,愤而辞学。
第二季 远征西北  甘肃建党
  1925年春,受上海的党中央派遣,宣侠父与周梦莲、蒋挺松、马吉良等9名江浙籍的革命青年,辗转北上,来到北京。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推荐,宣侠父等赴张家口冯玉祥的国民军司令部开展政治工作。
政治改造西北军
  在张家口期间,宣侠父广泛接触国民军将士,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以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秘密创建党组织,开创了国民军政治工作的先河。
远征西北 甘肃建党
  1925年10月,在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领导和安排下,宣侠父和钱崝泉、贾宗周等共产党人随国民军远征西北,来到西北重镇兰州。
  1925年12月,根据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宣侠父、钱崝泉等与在兰州开展革命工作的甘肃籍共产党员张一悟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宣侠父、钱崝泉担任支部委员。中共甘肃特支隶属中共北方区委,同时还负责宁夏和青海的建党工作。中共甘肃特支的建立,加速了马列主义在兰州地区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促进了甘肃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开辟了党在甘肃工作的新纪元。
  在兰州,宣侠父和战友们以省署办公署名义,举办政治人员训练研究所,经过3个多月的训练,参训的40名学员中,有28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兰州,宣侠父和钱崝泉等还以国民党党务特派员和政治宣传员的身份,在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下,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使国民党在甘肃的工作由秘密走向公开。
第三季 深入藏区  播火草原
  根据中共北方区委有关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工作的意见,宣侠父在兰州创建“藏民文化促进会”,第一次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传播到藏族同胞和民族地区,成功组织和领导了拉卜楞藏区藏族人民反抗封建军阀残暴统治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宣侠父与“藏民文化促进会”
  1918年至1925年,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安多藏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拉卜楞寺,正处于封建军阀西宁镇守使马麒宁海军的残暴统治之下。以黄正清为首的拉卜楞上层人士,为保境安民,维护民族和藏传佛教尊严,同武装侵占拉卜楞寺、经济盘剥藏族同胞、肆意干涉拉卜楞寺宗教事务的封建军阀马麟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拉卜楞藏族人民多次组织反抗斗争,都遭到了封建军阀马麒的血腥镇压,年幼的五世嘉木样被迫流落到甘川交界处的玛曲欧拉草原避难。
  1925年10月,宣侠父在兰州与控告封建军阀马麒暴行的拉卜楞藏民代表团团长黄正清相遇。为了帮助藏族人民开展反抗封建军阀马麒压迫的斗争,宣侠父从提高藏族同胞思想觉悟和文化入手,帮助黄正清组织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亲笔起草了促进会的宣言、组织大纲和有关章程。宣侠父组织兰州地区的黄正清等藏、汉各族青年了解国内形势,学习藏汉语,学习文化,组织他们参加兰州地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开创了党在藏族地区开展民族统战工作的先河。
  宣侠父亲自介绍黄正清、桑木丹等藏族同胞加入国民党,成为影响黄正清一生的革命启蒙人。
  “藏民文化促进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成立的第一个藏民族的进步革命组织,成为安多藏区现代教育和革命的起点。
宣侠父甘南藏区之行
  1926年7月,宣侠父在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的支持下,应黄正清父子的邀请,以甘肃督办代表的身份,从兰州出发,经东乡、临夏,翻越太子山,长途跋涉,进入甘南藏区,来到黄河首曲的欧拉草原,会见了拉卜楞寺的大总管、黄正清的父亲黄位中和年幼的拉卜楞寺五世嘉木样活佛。在玛曲欧拉草原,宣侠父以卓越的组织、协调和宣传能力,在短时间内,召集了方圆400里内的230多部落头人、首领参加的会议,成立了藏族地区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同盟“甘青藏民大同盟”。
  宣侠父反复耐心地向藏族同胞宣讲“团结起来,自求生存”革命道理,启蒙藏族同胞的革命觉悟,并为“甘青藏民大同盟”起草了宣言,在茫茫雪域高原燃起了民族革命的火种。
反军阀暴政斗争取得胜利
  在与封建军阀马麒的这场艰苦、持久的特殊斗争中,宣侠父以革命者的大智大勇帮助黄正清,以追求正义和民族平等的坚强信念,超凡的胆识和政治智慧,灵活、多变的斗争艺术,多方争取和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各种上层政治力量和社会矛盾,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团结社会各阶层,结成最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最终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冯玉祥将军的干预和支持下,借助北伐大革命的有利局势,迫使封建军阀马麒撤离拉卜楞地区,长达10年之久的“拉卜楞事件”得以和平解决,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反抗封建军阀马麒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这在当时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斗争中是极为罕见的。  
第四季 率部东征  出师北伐
  1926年9月,冯玉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在五原誓师,将西北国民军改称为国民联军,宣布参加北伐革命。北伐战争时期,宣侠父率部出征,参加平甘援陕战争,出潼关,下洛阳,举旗北伐,与北上的国民革命军会师中原,促成了北伐战争的最后胜利。
平甘援陕  出师东征
  1926年11月,宣侠父随国民军离开战斗、生活了两年的兰州,开始东征,参加北伐。
  在陕西,宣侠父被冯玉祥任命为第三路军总部政治处处长。
  1927年2、3月间,宣侠父在潼关举办政治训练班,国民军各师、旅的各级干部参加,宣侠父编写了《国民军史概论》,第一次总结了西北国民军几年来的成败得失,还在潼关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
率师北伐  会师中原
  1927年5月,冯玉祥将国民联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宣侠父任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中将主任,负责政治宣传工作。在行军作战途中,宣侠父率政治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亲赴前沿阵地,做了大量工作。5月底,部队到达郑州,与从武汉出发的北伐军会师,北伐革命取得了胜利。
  1927年6月10日,冯玉祥与汪精卫举行郑州会议。6月19日,冯玉祥与蒋介石举行徐州会议,冯玉祥投身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公开背叛革命。蒋冯合流后,冯玉祥在部队中开始“清共”,宣侠父、刘志丹、方仲如、蒋挺松、王汝楫等30多名共产党员在武装押送下,被“礼送出境”。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宣侠父被临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维汉派遣回浙江省工作。在血雨腥风中,宣侠父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组织和领导了诸暨的农民减租运动,策划、组织召开了中共诸暨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五季 著书立说  建功“左联”
  1931年,宣侠父在上海秘密加入“左联”,筹资为“左联”创办湖风书局,出版了文化总同盟党团秘密机关刊物《文学导报》和革命文学期刊《北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困难时期,为中国新文学作出了特殊贡献。
撰写《西北远征记》和《入伍前后》
  1929年秋,宣侠父来到武汉,开始思考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在痛定思痛之余,以“今秋”为笔名,撰写了以反映国民军西北大革命为时代背景的自传体小说《西北远征记》,《西北远征记》全面记录了宣侠父及西北国民军在大革命时期中的战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西北大革命历史资料。
  1930年秋,宣侠父以“石雁”为笔名,撰写长篇小说《入伍前后》,小说主人公是一个贫苦青年农民,先参加军阀部队,后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逐步走向革命,最终组织士兵杀掉反动连长,发动兵变,投奔红军的故事,反映了大革命时期青年农民追寻革命的心路历程。
  结缘“左联”,为宣侠父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增添了温馨的一笔。
创办湖风书局  创刊《北斗》
  1931年初,中原大战结束后,宣侠父出任由西北军改编的国民党二十五路军总参议,在上海,宣侠父秘密加入了“左联”。这一时期,左翼文学运动转入低潮,“左联”的出版机关创造社、太阳社先后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左翼文学刊物和书籍的出版陷入困境。宣侠父利用合法身份,筹得经费,为左联开办了“湖风书局”,出版文化总同盟党团秘密机关刊物《文学导报》,创办由丁玲任主编的革命文学期刊《北斗》。
  《文学导报》和《北斗》杂志刊发了鲁迅、瞿秋白的杂文,以及冯雪峰、茅盾、冰心、萧三、徐志摩、戴望舒等人的文学作品。湖风书局还出版鲁迅、郭沫若、高尔基等人的著作和译作,宣侠父的《入伍前后》也是在湖风书局出版的。
  在“左联”期间,宣侠父分别见到了阳翰笙、夏衍、阿英、楼适夷、冯雪峰、丁玲、杜国痒等“左联”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
  “湖风书局”成为“左联”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月里唯一的自己的出版机构,在困难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3年春,“湖风书局”被法国巡捕房查封。
第六季 奔走呼号  救亡图存
  “九·一八”事变后,为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宣侠父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奔走呼号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领导、推动、参与了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国反法西斯大同盟、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活动。
领导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2年10月,党派宣侠父和许权中等前往张家口,在冯玉祥的部队和国民党上层,进行抗日统战工作。1933年6月1日,在宣侠父等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张家口召开,成立了由35人组成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冯玉祥、方振武、孙良诚、吉鸿昌、邓文、佟麟阁、宣侠父等11人 任常委,宣侠父还担任中共前线委员会委员。
  6月20日,宣侠父出任吉鸿昌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兼主力先锋第五师师长,第五师是以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为骨干,抗日救国热情极高,宣侠父随吉鸿昌进军察哈尔,与日伪军浴血奋战,收复多伦、宝昌、康宝等地,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发展到10多万人。
  1933年8月,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和日本军队的夹击下失败,蒋介石曾下令通缉宣侠父,宣侠父在同志们和战友的掩护下得以脱身。
筹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1933年底,在天津,宣侠父和吉鸿昌、南汉宸等开始组织创建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辗转上海,与南汉宸一起秘密介绍吉鸿昌入党。
  1934年春,宣侠父、南汉宸、吉鸿昌等在天津等地秘密联络各地抗日武装力量,筹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吉鸿昌任中央委员会主任,宣侠父、南汉宸等为中央委员。宣侠父还创办了大同盟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在积极准备发动中原武装暴动时,由于叛徒的告密,宣侠父等被迫撤离,吉鸿昌、任应岐被捕,不久被国民党杀害。
参加特科  推动抗战
  1934年夏天,宣侠父奉命调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特科的工作,他用《申报》记者杨永清的身份,进行上层统战工作,与胡愈之、邹韬奋、戈公振、杜重远、章乃器等各界人士联络,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推动成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5年春,宣侠父调往香港工作,任中共华南工作委员会书记,领导了华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
  “两广事变”后,宣侠父被党组织从香港派往广西,对李宗仁、白崇禧等进行上层统战工作。宣侠父等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联络两广抗日力量,推动成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宣侠父被推选为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的不管部部长。1935年5月,宣侠父重点做1932年在上海抗击日寇的十九路军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的工作,帮助他们组建新的十九路军。在新成立的十九路军,宣侠父担任了政治部主任兼六十一师参谋长。宣侠父还担任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梧州市委主委。
第七季 献身统战  光耀千秋
  “西安事变”后,宣侠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多次奔走于武汉、南京、太原、徐州等地,面对抗日战争以来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和政治智慧,巧妙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与国民党上层和社会各阶层周旋,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与壮大,做了大量艰苦、繁重、卓有成效的工作。
协助处理西安事变善后事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党在西安七贤庄成立红军联络处,宣侠父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西安事变”后的善后工作。
投身统战工作  推进全面抗战
  1937年4月,宣侠父去延安参加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卢沟桥事变”后,周恩来亲自点将,党组织任命宣侠父为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宣侠父来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协助周恩来、林伯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西安,宣侠父利用黄埔军校同学、西北军和江浙老乡的关系,在胡宗南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和社会上层人士中开展统战工作,给国民党军队讲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思想。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积极为延安党中央和革命根据地组织运送紧缺物资,组织输送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赴延安参加革命,成为连接国统区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桥梁”。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慕华就是由宣侠父亲自安排秘密到达延安参加抗大的。
勤奋工作  西安遇难
  1938年2月,由于出色的统战工作表现,党决定宣侠父负责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宣侠父成为继董必武、林伯渠之后,党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最高负责人。
  1938年3月,丁玲带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西安(历时5个多月),该团原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后经延安指示改由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宣侠父直接领导。在宣侠父的巧妙安排下,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工作生机勃勃的开展起来。
  1938年上半年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宣侠父殚思竭虑,夜以继日,勤奋工作,为《救亡周刊》、《全民抗战》、《西北周刊》等杂志撰写了一大批抗日文章,并不辞辛劳地在西安组织、参与各种抗日统战活动。
  宣侠父卓越的统战工作能力,以及在国民党和社会上层的威望和广泛影响,招致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嫉恨,在以各种功名利禄诱惑无效的情况下,蒋介石授意戴笠、蒋鼎文,1938年7月31日夜,宣侠父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杀害于西安。
大地树丰碑  历史永怀念
  宣侠父的革命足迹留在了祖国大地,镌刻在风云激荡的岁月时空,永远为我们敬仰和怀念。
  宣侠父短暂而壮丽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宣侠父把革命的理论与斗争实践,把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结合,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组织领导艺术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彰显了他善于独立思考、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可贵思想品格。
  在今天,宣侠父的崇高理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和牺牲精神,仍将是启迪和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