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党周
医院工作紧张而繁忙,每一天医生、护士都忙着为患者服务,查房、下医嘱、治疗、护理,讨论疑难病例。 3月23日凌晨,合作市勒秀乡孕妇桑吉吉因孕7个月在州妇幼保健院早产一名1800克女婴,孩子出生后四肢青紫,呼吸困难,急转儿科。儿科值班医生高舜明以“低出生体重儿”收住,儿科医护人员予以暖箱保暖、抗炎、静脉营养等治疗。3月27日,孩子呼吸困难症状好转,青紫慢慢消失。但没两天,孩子又被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孩子精神萎靡,吃奶差,儿科住院部主任杨丽明全面诊查患儿后嘱予以蓝光照射等退黄疸治疗。一天天,小家伙肤色慢慢褪去黑黄,透出红润。4月24日,孩子体重恢复正常,吃奶有力,哭声宏亮,桑吉吉一家人安心地出院了。 几天后,桑吉吉的丈夫——一位身材高大的藏族汉子来到保健院给他们送来哈达和锦旗,他感激地说:“我媳妇在这儿生娃娃,大夫护士对我媳妇、娃娃治疗很认真、很细心,医务人员还给我们当翻译,太感谢了,谢谢你们!”州妇幼保健院儿科医师高舜明、收费室负责人尕旦草、后勤科人员豆格加三人同时收到了锦旗,桑吉吉丈夫按照藏族的礼仪,向他们敬献了哈达,表达最淳朴的感激之情。 这些只是州妇幼保健院医生、护士日常工作的一个片段。 近年来,州妇幼保健院结合我州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三个离不开”深入贯彻到日常诊疗工作中,在本职工作中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专门配备藏汉双语人员翻译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医患关系也更加融洽,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藏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