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精准扶贫勿忘精神扶贫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5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靳玉平

  2016年春节前夕,我陪同双联单位走访了前山村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送去面粉和大米,并和他们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们近期的生活现状和需求。从交谈中发现,部分村民缺乏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只求一日三餐吃饱,孩子早日成家;部分贫困户以“家贫”为筹码,用理所当然的态度接受社会和政府的援助,对于政府的扶贫虽心存感激,但有时抱怨扶贫资金太少,对双联单位和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漠不关心,总觉得没有拿到自己手中就不是自己的。回来后我想了许久,觉得如果一个人,一个家庭,没有致富精神,安于贫困,等着天上掉馅饼,恐怕只能是痴人做梦。
  一个在精神上难以脱贫的人,再怎么帮扶,也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如果说党的好政策和好办法是药,那么唤醒农民的内在脱贫动力才是药引子。今年以来,我州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调整扶贫思路,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精准脱贫”的六个精准为抓手,实现了扶贫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并通过在技术、资金、信息、物资等方面帮扶,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不过,随着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低保,发放每户5万元的扶贫贷款,接受了双联单位的资助等大量的优惠政策、帮扶措施不断落地,虽然在经济收入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却在降低,依赖性反而增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活在人前”的致富精神,缺乏脱贫致富的思想动力,“等、靠、要”思想严重,听天由命、消极无为,不求过好、只求温饱。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所以,只有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农民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树立靠自身努力脱贫的思想,精准扶贫才能“药到病除”。
  开展精神扶贫,重在交流,交流要交心。正所谓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诚心和他们做朋友,经常和他们交流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要让他们明白,靠外援、吃救济,永远拿不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以前,全村对公益活动参与度不高,自挂职以来,个人积极参与果耶乡党委、双联单位、帮扶工作队的各项工作,大力宣传讲解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不断的宣传动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大局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2016年5月份,全村有劳动能力的人自愿义务种植了由州草原站出资购买的1000棵行道树。其次要鼓励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敢想敢干,真正动起来、干起来。再次是引导,引导困难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既心存感恩,又有羞耻心、进取心,把接受帮助作为强大的动力,以此激发他们勤劳智慧的内在潜力。 
  在强大的帮扶力量的支援下,物质上的难我们都能攻克,但精神上的难不容乐观,必须高度重视。帮助贫困农民树立致富精神,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因为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当前,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我们还要注重树立脱贫致富的标兵和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为他们引路,进而激发起他们的致富精神。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