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我与我的散文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6月2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最根本


  ◎赵江仙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有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所以我熟悉农村的一草一木,写农村生活就顺手,何况父亲还在老家,回农村也是常有的事。农村生活为我的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家乡的人文积淀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为我散文创作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乡土情结几乎成了我散文创作的主题。即使远离故乡,但故乡的每一个轮廓,每一条街道,颜色,筋脉,在我眼里都是弥足珍贵的记忆。为了留住美好的曾经,只能用手中的笔,一点一点地反映出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文化已处在失忆的边缘,也希望我的乡亲们看到,以便唤醒他们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和生长环境,它们都离不开故土的滋养。你从小喝了那儿的水,吃了那儿的粮,呼吸了那儿的空气,你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个地方的因子,就一辈子与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有着割舍不开的情愫。很多时候,想起故乡,就想拿起笔来去写故乡的山山水水,从近水到远山,从岸边到田野,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总觉得即使写些了关于故乡的文章,但是缺乏厚重的文化功底,却写不出真正的故乡。因为性格,喜欢读些佛学禅宗方面的书籍,在读那样的文章时,感觉找回了生活的本质,写这类文字时,就会自然地敞开心灵与自己对话,任由思绪在文字中自由出入,好似朋友之间的促膝交谈。所以在日常生活,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素材,激发写作的愿望,进而把这种愿望融入到文字当中,记录下自己对于人生的点滴感悟。
  虽说写了些散文,可总认为自己的散文写作还处在初学阶段。在读大家的散文时,确切的感觉到散文比其他文学体裁更要求作者多读书,更要求作者成为一个“文化人”,比如说余秋雨和于丹,如果他们不是一个学者,就很难想象他们能写出那样的作品。因此,要想写出一篇真正优秀、耐读的散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我们多方面的长期修养和积累。
  创作需要丰富的素材,想要很好地把握文字的感觉,写作时能随意尽兴发挥,做到旁征博引,借题发挥,那么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最根本、最基础的是文字的修养,深厚的文字功底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求平日里点点滴滴的积累。这就要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完善各方面的修养。并拥有一个美好、高尚的人格,拥有一颗对生活、对创作无限执着的心。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