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凯里:“柴”富村庄 环卫标杆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6月2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铜锁田,一个以畲族为主的自然寨,因为这里的人都爱好“打扮”柴火,被称赞为“码柴第一村”。他们传承了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为农村环境卫生树立了一个标杆。
  独特风景线,柴堆整整齐齐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铜锁田,名副其实的“码柴村”,早已成为凯里市碧波镇独特的风景线。
  6月21日,伫立村口一块“朝阳村(铜锁田、沙坪)环境卫生治理宣传栏”,大家仔细观看组与组、户与户治理卫生评比公示。
  信步铜锁田,水泥路清洁如洗,庭院花果飘香,各家各户屋檐下柴火虽已沧桑,但依然码得整整齐齐,特别吸睛,不禁叹为观止。
  为何还保存着这么多柴火?
  八旬村民杨光谱笑了笑,说,这柴火,曾经是农村人家的脸面,谁家的柴码得大、堆得高,又干净,就说明这家人勤快,“柴”旺,红红火火。
  “过去,娶媳妇,女方家首先看的就是柴火。”他说,我们把柴比好长短,一节一节锯断,劈柴,码规整,一家看一家,看谁堆得美观结实,打扫得干干净净。因此,就养成了码柴的习惯。
  “现在,大家煮饭用电,很少砍柴了,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只是讨酒(办酒席)才烧柴。”村民王国洪说。
  柴火,农村历史的一个背影,而铜锁田仍能保存这些当年留存的柴火,却成了一个温暖的标记和符号,为农村环境卫生树立了一个标杆。
  不讲卫生的,将进“黑名单”
  据市爱委会介绍,2014年,铜锁田自然寨被评为黔东南“州级卫生村寨”。去年,已申报“省级卫生村寨”。
  组长王德元告诉笔者,我们评比环境卫生,“户与户比”“组与组比”,分别一个月两次、一次,由组长、组代表入户检查、打分和评比,并将结果上榜公布。
  “严格按照《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公约》,各组评出‘卫生先进户’和‘卫生整改户’。”朝阳村主任黄胜德补充说,但对不整改户将拉入“黑名单”,暂缓办理计生、低保、新农合等相关手续。
  “这样,大家比干劲,比精神,比集体荣誉感。”村民王国洪感慨不已。
  过年,铜锁田村民们凑钱开展春节文艺活动,目的是通过拔河、唱山歌、小孩子跑步等比赛,进行宣传和教育卫生与健康知识。
  2014年以来,铜锁田连续三年被评为全镇“卫生先进村(寨)”,其中,2016年,荣获全镇“卫生先进村(寨)”第一名,奖金3000元。
  山村垃圾,告别“雨打风吹”去
  铜锁田村民家庭一尘不染,但仍面临“垃圾围村”的尴尬。
  王德元清楚记得,小时候,他买水果糖,纸包装的。现在,什么东西缺少不了塑料包装。因此,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
  村民生活富裕了,垃圾也就自然增多了,它该何去何从?
  几年前,铜锁田的保洁员都是把垃圾运到焚烧炉,进行集中焚烧,乌烟瘴气,塑料袋不能完全燃烧,每次剩下一堆焦炭,越积越多,很苦恼。
  今年,碧波镇取消垃圾焚烧,垃圾由镇环卫站集中清运处理。目前,已添置垃圾运车1辆,建设垃圾填埋场1个,配置移动垃圾箱99个,建成垃圾池115口。由此,山区偏远村寨,像铜锁田告别了“垃圾靠风吹”的历史。
  据了解,凯里市对今年计划出或已的46个贫困村,每村投入100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同时,市财政配备一村一名环卫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这样逐步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太阳当头,铜锁田青山环抱,村民王大仁换上了崭新的环卫服,橘红色的,在长长的水泥路上,不停地挥动扫帚,笑容点点。     (据人民网)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