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印象尕秀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6月2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牧风


  ◎牧风

  
  公元三百三十年前,东喀尔神山就镶嵌在漒川古城脚下,十六国时期前凉国闯入的身影,只是时光的一瞬,在战事的奋争中万劫不复。面对眼前的沧桑巨变和悠悠白云,我们只有沉下身子,敬畏生命的坚韧和信念的执着。

  国道213线是天外飞来的哈达,穿越晒银滩的心脏,在飓风的吹动下插上两只神奇的翅膀,一路向西。那优美婉转的牧歌,在六十万亩广阔无垠的绿毯上,让梦想飞翔。那炊烟里缓缓升起的尕秀,如雕刻在碌曲草原上的版画,一张张舒展生动的幸福美图,生发出千人的欢歌和豪迈!

  远远地便闻到奶茶的飘香和龙头琴的弹唱,索南藏家乐赫然展现眼前,生活的美景让一个游子忘却疲惫,让心灵回归家园。那敞开人文情怀的文化广场,锅庄舞的旋律飞动,牧民们长袖舞动,用阳光里绽放的民谣传递一种虔诚的心声。

  五彩经幡在转经塔旁随风而动,南木特藏戏的神韵在百米文化长廊尽情呈现,《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诺桑王子》《智美更登》等民族和谐、大爱无垠的生动故事布满草原。尕秀,一个灵魂安居的地方,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如初嫁的新娘,娇美中掠过一丝浅浅的羞涩。老阿妈格日草深沉的眸光里透出的沧桑,晚霞抹红的脸庞和她有力摇动的经筒,映衬着分享福祉的时光。

  五十七年不平凡的历程,尕秀从一个原始的部落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为一个隽秀的草原新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甘南的心脏熠熠生辉!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人类只谈论生存的命题,而华丽转身的尕秀,用乡村旅游鲜活的脸颊和欢快锅庄的吉祥,用一种静谧和安逸迎来远方的客人。

  一排排红瓦房披着朝霞的霓裳,宽敞干净的街巷,温暖如春的家居,现代化的设施,以及牧民掩藏不住的笑脸,都在内心鼓胀着吹响生态文明的号角!
  夏日绿意盎然、牛羊成群的晒银滩,鹰隼划破沉寂的苍穹,清脆的鹰笛声弥漫草泽,牧人的响鞭亮过苍穹,一个藏区秘境,承载着一个古老藏寨的荣辱和兴衰。俯视苍茫大野,东喀尔山下,那张透着古老气息和现代文明的脸庞,镌刻在我夏日潮湿的记事簿里。

  谁的身影在日光和星辰里忙碌着?他们挥汗如雨,不知疲惫和劳顿。那是才昂塔和段刘辉们的身影,四十多个志愿者的身影!没有谁能阻挡他们热忱的目光和坦荡的胸襟,不知走过多少次牧帐和定居点,不知搬运多少垃圾和污垢,甚至搬运掉牧民思想深处的守旧和陋习,那些起茧的脚步已无法丈量,唯一的见证就是离开时尕秀人感动的泪光和胸前飘动的哈达。

  一个村庄的成长史都汇聚在这个草原博物馆里。
  那散发着酥油和牛奶香味的各类器皿,在苍老故事的浸染中焕发尕秀村远古牧业迁徙的印痕,宛如一册厚重的吐蕃部落的游牧史,在崭新的陈列台上裸露着,遗留下一串串生存的慨叹。
  一九六六年建立的小小尕秀,在晒银滩上已演绎五十一年动人的往事。一切与村史有关的文字和画面都在那面墙上,透过发黄的照片活灵活现,一些赋予浓浓乡愁的记忆瞬间已无法复制,它就是这个村最古老而真实的历史见证。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