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新思路 新视角 新追求
——评反腐题材电影《别让妈妈流泪》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7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章柏青


  反腐题材,作为影视创作的一个新领域,近来有方兴未艾之势。但我认为,这类创作至今大多数还停留在控诉贪腐者罪恶,描写反腐者勇气、锐气及智慧这一模式上。其中优秀之作如《生死抉择》、《人民的名义》确有其难能可贵的力度。但,任何一种题材样式,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在思想开掘、艺术创新等方面都必需与时俱进。同样的题材,只有在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上千变万化、多种多样,才是这一题材影视片永远受人欢迎、让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最近看了北京盛世观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单位摄制的反腐题材影片《别让妈妈流泪》有一种从题材开掘与艺术表达上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我认为,它在思想内涵的挖掘与拓展上有新思路。比如,以往这类题材往往立足于“揭”与“斗”。所谓揭,便是揭露贪腐者一件件不择手段的贪腐经历,让人大惊失色,大跌眼镜,甚至觉得匪夷所思,不可置信;所谓斗,便是发动群众、干部与反腐者斗争,其中不乏英雄人物。他们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不怕打击报复,不惧艰难险阻,最终将贪腐者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直至最后送进监狱。而《别让妈妈流泪》抛弃了这种常规写法。如果前一种反腐影片立足于“反”,《别让妈妈流泪》则立足于“防”。它对贪腐者的态度,救赎多于控诉,劝勉多于愤怒。就贪腐者的类型而言,固然有十恶不赦、罪恶累累,罄竹难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大贪、巨贪,但多数贪腐者,原本也是好干部,只是禁不住商业社会中的香风毒雾的侵蚀,或禁不住封建的人情世故之拉拢,陷入贪腐之门。这部影片中的林炎就是这类贪腐干部的代表。林炎出身贫苦家庭,母亲含辛茹抚养他长大成人,他在学生与初入工作岗位阶段,正直刻苦,从基层公务员思想品质的优良与工作的做起,凭着出色升至科长。最终,他失于他的老同学、地产商之手,成了携款潜逃犯。影片创作者对他的态度,有鞭挞,有批判,但更的是痛惜,是呼唤,是救赎,着重揭示的是他的心路历程。一句“别让妈妈流泪”,便显示出法律对这类贪腐者“温情”的一面。写出这一面,并非忽视法律的严肃与冷酷,而是这种劝诫,显示出法律的挽救立场,尤其这种相对温和的劝诫对潜在犯罪者将起到心理上的预防作用。预防在某种意义上比惩治更为重要。影片这种思路显示了创作者别样思考。
  为了实现创作者在思想内涵表达上的新思路,《别让妈妈流泪》采用了两种新的视角。一种是情感的视角。妈妈赵淑清,在影片中代表着善良、勤劳与质朴,她对儿子的情感既源自天伦与血缘,也更是她作为教育工作者与普通妇女的本性与责任。当我们看到她满山遍野寻找儿子劝他归案时,我们不仅为其母子之情所感动,也为其优秀品质与质朴之心所感动。二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视角。我们注意到,这部影片没有同类影片中那些过多的理正词严的说教,也没有大段的反腐意义的阐述。母亲在影片中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文化。腐败不仅触犯了法律的尊严,触犯了人性的底线,也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违背。母亲怒扔儿子递过来的内有20万元存款的银行卡的细节,不只是因为这是一笔赃款,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而最终,母亲以这样一句振耳发聩的话:“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句话比一个耳光还有力地撼动了儿子的心灵。因为“一人做事一人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信奉的好汉精神,它终于促成了良知未泯的林炎的觉醒与自首。影片提醒我们,应该发扬更多的传统文化,去关照现实,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它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别让妈妈流泪》在影片样式风格的掌控上,不拘一格。它有自己的追求。作为反腐题材影片,它以饱满的母子情感为主线,辅之以某些类型片的特征,讲究叙事的顺畅,讲究悬念的设置,讲究动作与追逐及情节的引人入胜,同时,又吸取某些心理片的成分,注重人物的内心逻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甘南藏族地区。影片中,辽阔的草原,插云的高山,稠密的森林,清彻的溪流,奔驰的骏马,展开了一幅极具民族特色的美丽画卷,而影片的音乐尤为动人。美丽的自然环境,与反腐主题初看似乎不融洽,但实际上它暗寓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体精神是一致的。是的,我们的反腐斗争最终将赢得如同甘南草原一样美好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