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母亲的救赎之美
——《别让妈妈流泪》母亲形象评析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7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的影片


  ◎类成云

  随着近几年我国电影产业化的发展和主流电影观众向“90后”的过渡,电影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多是容貌靓丽、有个性、有主见的当代年轻女性,她们所从事的也多数是自由、时尚或者多金而带荣耀光环的职业。“小清新电影”“小妞电影”是这类女性最为集中的类型。在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当下,电影作品中单一的、甚至符号化的女性形象并不能够满足所有电影类型的需求,因此,建立女性形象的多样化和典型化,增强女性形象的可辨识度就显得很有必要。电影《别让妈妈流泪》中的母亲形象就是这样一位具有高辨识度的女性形象。
  “母亲”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创造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就中国电影而言,较为突出的有《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九香》、《我的父亲母亲》等,这些影片多通过母亲对儿女的一系列辛劳付出来塑造母亲形象。反腐题材影片《别让妈妈流泪》中母亲赵淑清所做的却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劝儿子林炎自首。正是因为这件事特殊,所以,通过它来建构的母亲形象便具有了较高的辨识度。
  母亲赵淑清一出场就在和儿时的林炎说,要听妈妈的话。接着她把林炎搂进怀中。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画面实际上暗示了后来林炎听从母亲意愿去自首的结局。赵淑清一直教育林炎和他的同学洪永强要正直刻苦,要“听话”,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母亲到教师,是其从家庭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变。林炎听从母亲的教导,正直认真,在工作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决不肯为老同学兼地产老板开绿灯,导致其项目无法进行。在洪永强与其领导李局长形成利益共同体之后,他依然坚守原则,逼得李局长亲自出面授意林炎将母亲接到身边,并给出优厚的工作待遇来诱惑林炎。母亲从最初进城的忐忑,到成为校长代替洪永强管理学校,社会角色被成功定位,其在影片中所承担的功能和形象也逐步确立:赵淑清成为洪永强等人要腐蚀拉拢林炎的突破点。林炎给李局长洗钱要借助赵淑清的账户,纪委、洪永强等人要找到林炎同样需要借助赵淑清。赵淑清成为全剧人物关系的焦点,人性的善与恶和各种权利关系在她身上角逐,人物的简单和社会的复杂形成叙事张力,人物的内外矛盾也随着这种张力深入到人物的心理层面。
  在母亲这一角色张力十足时,其形象再次发生变化。这次变化引导和决定了影片故事走向。在林炎东窗事发之后,母亲仅仅凭借别人送来的20万元就断定林炎出事了,她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林炎的状况。她的形象也由之前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她到城里找到李局长,并跪在她面前求她救林炎;另一方面,她孤身前往边境寻找儿子,跋山涉水,最后晕倒在树林中。在医院醒来后,她所做的还是偷偷跑出去寻找儿子。这一过程是她的社会角色转向家庭角色的过程。作为一位教师,她希望儿子尽快赎清自己所犯的罪,而作为母亲,她忧虑儿子的安危。这两个角色最终归为一个具有主动推动力的角色:林炎的劝导者与救赎者。所以,她找到林炎以后,希望林炎去自首。在此处有一段深有含义的情节:林炎要留给母亲一张银行卡,母亲不要,争执之下,母亲扔掉了银行卡,而林炎赶忙捡了起来擦了擦。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母亲在意的是儿子,而林炎在意的则是钱。母亲的劝导与坚持所形成的正直与担当的形象与林炎贪婪而卑微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而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因为林炎不肯自首,母亲一怒之下打了林炎一巴掌,并说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话,让她的正直与担当再终被宣扬和确立,也最终感动了林炎投案自首。
  在影片中,母亲很难,其高辨识度形象的塑造也很难,经过了家庭角色(主动)——社会角色(被动)——家庭/社会角色(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是和林炎的变化拧在一起的。林炎抵御不住诱惑,偏行己路,最终身陷囹圄,而母亲同时承担一个教育者、劝导者和救赎者的角色,为林炎“保驾护航”。在她身上展现的是强大母爱的救赎之力,是人性中善战胜恶的结果,更是人内心对平安和良善的追求。由此看,与其说《别让妈妈流泪》是一部以反腐为主题的影片,不如说是以表现“妈妈的救赎之路”的影片。饰演母亲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韩月乔的表演,自然、朴实中透着坚韧,细腻温婉中寓着深情,赋这一角色母性之美,为影片增色不少。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