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别让妈妈流泪》:营造充沛的叙事张力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7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赵卫防


  ◎赵卫防

  在新的现实语境中,反腐题材影视剧作品无疑是当下的热点。如何使这类热点题材作品获得艺术突破,是创作者努力的关键。近日,由北京盛世观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摄制的现实题材影片《别让妈妈流泪》即是一部力图取得艺术突破的反腐题材力作。该片表现了出生贫微的某县土地局科长林炎,由于经不住利益诱惑而陷入腐败泥潭,在母亲的亲情感召下,林炎悔恨自首。该片最为突显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叙事张力的营造,创作者充分利用悬疑、情感等类型元素来进行叙事,为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赋予了鲜活的艺术表现力,并取得了艺术突破。
  《别让妈妈流泪》对剧情张力的营造是依照一定的节奏进行的,其前后两部分的叙事着力点并不一致,各有侧重。其前半部主要依托悬疑类型来营造叙事张力,这部分的叙事围绕着林炎贪腐之事败露后逃跑这一主线进行。影片开始不久便表现出了追逃林炎的纪委书记遭遇的一场车祸,着力于营造悬疑类型,使得叙事张力骤然提升,叙事气势也迅速增强。在随后的情节中,影片紧紧围绕林炎的出逃来展开叙事。他和前任女友央拉不期而遇,共同踏上逃亡旅程,但他意识到有人在出逃途中要加害于他时,为不连累央拉便不辞而别、自己出逃,让观众为两个人的命运揪心。除了他和央拉的这条线索外,影片还设计了其他几条线索:一条是纪委追逃林炎的线索,还有一条是贪腐官员和黑帮势力同时也在找林炎和央拉灭口的线索,这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悬疑类型元素和剧情张力,使得剧情跌宕起伏;而土地局李局长因贪腐案发被抓,以及央拉被黑势力洪永强等人抓回又刑讯逼供等线索,使得叙事张力越来越强。几路人马共同来到了边境线上,林炎处于扑朔迷离而又生死未卜的状态。而此时,林炎的妈妈赵淑清对儿子的事也含混不清,使观众更进一步地增加了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然而,《别让妈妈再流泪》并未一直延续对悬疑类型的营造,在其中间位置,林炎的下落便水落石出,他是否能够逃出去也不再成为叙事焦点。影片开始转入了情感类型的营造,以赵淑清和林炎的母子亲情来继续推动剧情的发展,营造叙事张力。
  这一叙事张力的转变从赵淑清不相信林炎贪腐开始的。作为母亲的她开始并不相信儿子能做出这种事来,亲情诱使她急切找到林炎问清真相。于是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她不顾劳累,最终晕倒。而看到这一切的林炎也一直在闪回洪永强是如何利用他的母子深情来一步步拉他下水的。至此,影片已将母子深情推进了一步,将此作为主要叙事动力,母亲找到儿子后会发生什么成为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当赵淑清知道林炎真正陷入贪腐案时,她从医院跑到林炎在山里的躲藏处,主动让儿子自首。在此,影片将母子亲情再度提升,林炎开始时将自己为母亲所存储的养老钱交给妈妈,而妈妈撕裂地喊出了“妈要儿子,不要钱”的内心痛楚,这是母亲心中爱的倾诉,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灵魂,观众再次揪心于母子命运。接下来,妈妈试图用母爱来将儿子引回正途,劝林炎自首;可林炎一时并未理解妈妈的用意,反问妈妈自己是否是她的亲儿子?情急之下的赵淑清抬手打了儿子一个大嘴巴,之后的母子哭诉中,儿子也终于懂得了母亲的大爱。此处既是影片的情节高潮,更是影片的情感高潮,将母亲对儿子的爱营造到了极致。该片的结尾处,赵淑清在家里仔细地整理、抚摸着林炎的照片,这表明影片依然在延续着亲情的叙事动力书写,让观众看到母亲一直实现着对儿子的爱的救赎。观众也相信,在母爱的救赎下,儿子一定能再回来。影片至此也完成了以情感来营造叙事动力的艺术呈现,并将反腐题材嫁接上温暖的色调,实现了一定的美学突破。
  《别让妈妈流泪》这样的叙事焦点的转变,看似前后叙事有些不统一,但实际上却收获了较为深刻的艺术价值。这样的叙事手段使该片避免成为一部仅是追逃类型的悬疑片,其重在母子亲情层面做文章,对情与法、真爱、教育子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得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哲理性思索。这种转换使得影片不再只是一部类型片的格局,其人文深度和思辨价值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母子亲情的接续并未使其前半部分的悬疑张力坍塌,而是使这份张力得到了维系,使得剧情保持连贯的叙事力量。
  该片在营造叙事张力层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也显示出了创作者在当下国产片叙事水准急需提升的态势下初有成效的努力。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