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别具特色的艺术追求与镜像表达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7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引导


  ◎张啸涛

  曾经引起社会关注的《生死抉择》《人民的名义》等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大多采用侦破形式的叙事类型,从而揭露腐败的盘根错节,表现我党反腐的艰巨任务和坚决意志,用塑造勇于担当的反腐英雄来弘扬浩然正气,使用强烈的叙事节奏和压迫感展现打击腐败分子的艰辛历程。如果这一类型的作品提供给观众非常“硬核”的观影感受,那么,《别让妈妈流泪》则是一部有新意的,强调用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传统美德感召腐败分子弃恶从善的“软性”反腐电影。特别是在叙事逻辑与视觉语言上极具新意与追求。
叙事逻辑的“寓言”效果
  《别让妈妈流泪》打破了反腐题材影视作品的固有模式,为了更好地呈现出“文化”是“软实力”,“文化血脉有着浸润式的感召力”这一深层次的命题,该片的创作者在视觉语言和叙事形态上,采取了不同一般的叙事策略,为了强调“寓言”式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创作者在展现故事的历时性时,大量的采用倒叙和闪回等手法,甚至在倒叙中使用闪回,时空连接的自由性可以更方便的对观众的观影心理进行诱导,使之进入主人公林炎的心路情境。既能够让观众感知人性的复杂,又对曾经单纯而又正直的林炎的腐败蜕变之路扼腕感叹。由此可见,相对于时间顺序而言,创作者更注重情节的逻辑顺序,更注重情节的因果关系,这是“寓言”式叙事的特点,也是该影片不同以往的新颖之处。
  “腐败之路”就是“亡命之路”,这是影片的一个隐喻共体,“喻体”和“被喻体”之间呈现为同一关系。“善事父母,弘扬孝道”的共识是我们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的文化认同,“妈妈”与“祖国”的关系已经成为深入骨髓的显性隐喻,只有在母亲血脉亲情的感召和呼唤之下,亡命天涯的浪子才能够回归正途。创作者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非常智慧的对观众架构起诱导机制,该片带有强制性的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按照一种事先策划好的顺序迫使观众从内心深处认同影片传达的价值系统。一旦将影片“寓言”式的叙事逻辑体系建立构成,作为一种诱导机制的结构性本文,也就强制性的左右了观众对影片意义的理解方式,也严丝合缝的满足了观众对影片的期待视野。
“影像寓言”的视觉构成
  《别让妈妈流泪》在表述反腐故事的情态与序列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修辞策略,在影片的镜语表达上发展出了一种“影像寓言”的效果。
  该片的取景空间、人物造型设置、光色设计、视觉节奏等影像语言的构成与影片的叙事逻辑文本互承。作品中的影像能够看到传统美与现代美的结合。虽然该片的影像美学特征是真实自然,但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少数民族聚居并且景色秀美的甘南山区,所以影片的空间造型和人物造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回避唯美的表现,甚至在渲染爱情美好浪漫的段落中,美丽的景色和人物造型可以被设置在一个超现实的意境之中。影片的结尾处,母亲寻找逃亡的儿子走到边境的玛尼堆前,发出一声声的呼唤,在最终昏倒时林炎现身。这一系列叙事情节的铺延,文化符号的设置,面对神灵、祖先和逝去父亲的情绪表达,在光色设计上的形式感和仪式感非常铺张。在黑帮团伙出现时,明暗对比强烈的侧光和逆光的大量运用,在影像上强化了价值世界的二元分裂。影片《别让妈妈流泪》整体上非常突出情绪渲染的视觉语言设置,能够给予观众强烈的心理暗示,在影片输出的价值领域中强调自己的立场,在愉悦身心的同时,用影像语言诱导观众参与到剧情中去,使观众与银幕之间始终保持高度的相融状态。创作者让光影参与叙事和表意,为了将内容烘托到一个意境,在影像上苦心经营。强烈视觉效果的营造,以及对绘画般美感的追求,是这部影片影像风格的最大特色。这种以自然形态为基础,建立在直觉和感性表达基础上的视觉设计,使影片的镜语呈现“寓言”效果,进而展现出与影片的叙事文本互承的和谐关系。
  一部品质优良的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在愉悦观众身心的同时,最大的社会功能就是教化人心,让人看完之后,根本不想腐败。影片《别让妈妈流泪》用别具一格的形式做到了吸引、引导、启迪观众的效果。影片中塑造的人物,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基本突破了同类题材影视作品概念化和脸谱化的问题,力求凸显人性和个性。创作团队积极稳妥、大胆审慎地触及时代敏感话题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以及影片具备的艺术品质符合了时代的需要。

  谢蓓(博士,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首部廉政题材电影故事片《别让妈妈流泪》以家庭故事为主线,以新型反腐题材视角,剖解了一个贪污腐败分子堕落的心路历程。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是柔软细腻的人物情感描述和深刻强烈的人文情怀贯穿始终。影片客观反映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复杂形势,塑造了纪检监察工作者的光辉形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片中通过亲情元素张扬人性善良,通过励志元素传播积极正能量,通过“情与法”的矛盾情节体现反腐题材的戏剧冲突,通过“正与邪”的斗争情节给观众以灵魂警醒。
  制作团队包含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的影视专业的专家学者、影视一线出色的制作精英,以及青春养眼的实力派演员阵容,全程得到了甘肃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影片通过五大视频网站、央视电影频道、电影院线及航空媒体等多渠道播放将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人文自然景观进行了有益的推广与宣传,既有观众注意力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又通过主创团队的精心策划与制作创造出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该影片联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全国8600万党员观看,及教育部“爱国主义教育”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观看,不仅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青少年进行成长教育,也极具艺术感染和心灵震撼。
(以上内容均摘自《中国电影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