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我的年华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7月2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马慧梅


  □马慧梅

  我的年华,马不停蹄一路向前……

  一月,我和爱人领着父母亲去厦门游玩。在宁静的鼓浪屿小岛上,我们坐在沙滩上悠闲地晒太阳、看大海、吹海风,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惬意又轻松。
  父亲像个孩子,在沙滩上拣石头。大的、小的、花的、白的,拣了一大捧,满脸是掩饰不住的兴奋。海浪把螃蟹、鱼儿拍打在沙滩上,母亲惊奇地喊叫。
  数九寒天,岛上却鲜花簇簇、绿意婆娑。一朵朵黄菊开得扑簌簌的。一串红,开着一穗一穗的花,红得耀眼。一棵棵椰子树绿意盎然。
  岛上没有一辆车,是心灵憩息的家园。可以漫步,可以发呆,可以微笑,可以静坐。没有人会打扰你。
  晚上,我们去赏夜景。灯火璀璨,像繁星撒落。环岛路上的树木、花儿,都罩上了一层柔柔的黄色。
  海面上一片漆黑,远处小岛上的灯光闪闪烁烁的。只听见海浪“哗哗哗”地冲上沙滩、退回去,又冲上来,退回去,一波接一波,一刻也不停歇。
  吸一口气,空气清甜清甜的。
  树美、花美、海美、建筑物美,真不愧是“花园城市”,令人痴迷。

  二月,学校放寒假。所有的时间都是我的,奢侈得不像样了。
  从学校门房爷爷处买来新鲜牛奶,在锅里煮。牛奶的清香在空气中氤氲,能有这么好的牛奶可以喝,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清晨!
  吃完早餐,我边哼歌边收拾家。书柜、门窗、阳台的玻璃、酒柜、地板统统擦洗。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望着擦拭得纤尘不染的家,内心一片亮堂。心灵,也需要每天除尘。
  下午,阳台上太阳照得朗朗的。冬青树、蟹爪莲、吊兰、菊花浸在金粉中,愈发显得葱茏。这么美的阳光岂能辜负?
  倒一杯龙井茶,撒上几朵桂花,茶的香,花的香,在空气中弥漫。捧一本《诗经》,躺在藤椅上静静地读。心,顿时宁静无比。隔着千年时光,我在书中自由徜徉……
  “书籍和面包一样重要。”这是俄罗斯的名言。此刻,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也懂得了以色列人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独特方法:孩子刚刚学着读书时,在旁边放一罐蜂蜜,每读一页,就让孩子添一口蜜,让孩子知道,读书是一件甜美的事。莞尔。为那些孩子感到幸福。他们从小就有甜蜜的读书氛围。

  三月,春风吹遍小城的角角落落,轻轻的,轻轻的,似母亲的手轻轻拂过。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我给自己一个个希望。
  在每个清风袅袅的清晨,我去跑步。沿着校园的塑胶跑道,一圈一圈地跑,每天坚持跑一千米。
  新鲜空气被我大口大口吸入体内,浑身感觉清清爽爽的。
  跑完步,跳绳。绳子甩起来,我轻盈地跳,一下,一下,小鸟般的,一共数到二百下。坚持不懈,可以锻炼我的毅力。
  转呼啦圈。一圈一圈,既是锻炼,又是放松。
  余下的,是无尽的感恩。能跑能跳,能伸胳膊伸腿子,多好!

  四月,高原小城的春天虽然来得迟,但还是大张旗鼓地拉开帷幕。
  探春花开得纷纷。一树树粉白的花儿像一片绚丽的霞。
  碧桃花像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蹦着跳着向我们走来。一朵朵玫红色的花苞密密的,开出指甲般大的花,一树的妩媚。
  我流连在花丛中,嗅嗅,缕缕花香扑面而来。张开嘴,咬一口,是甜蜜。再咬一口,还是甜蜜。
  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嘭嘭”声。
  有花开,就有幸福。有花开,生活就有奔头。

  五月,校园里的牡丹花开了,亭亭于枝头。雪白、粉红、水黄,显得娇艳夺目。有的打着鼓鼓的花苞,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绽开了。
  美。真美。太美了。
  风吹过,送来清香,沁人心脾。
  下课,我领着学生们赏牡丹。他们围着花儿叽叽喳喳,兴奋无比。他们捡起落在地上的花瓣,轻轻夹在书里。
  花树旁,我给孩子们读张亢亢写牡丹的文字: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我要让他们记住,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牡丹,选择了高贵。在同学们稚嫩的心田,落下高贵的种子。

  六月,去看草原。
  一望无际的绿。绿的草,绿的山,绿的水,鲜嫩得能掐出绿汁来。
  粉粉的打碗花,不是一朵。不是两朵。不是三朵。而是一片,一片,再一片。仿佛给丝绒般的碧绿草原绣上了粉色的碎花。
  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躺在花海中,只想放声歌唱。摘一把打碗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我要用眼睛记住草原上花的美。草的美。水的美。

  七月,我去乡下的老家看父母。
  小院中,碧野离离、瓜果繁茂。扁豆架上挂着一串串扁豆,红艳艳的扁豆花一嘟噜一嘟噜开着。
  在灶头生起火,用柴火做饭,原汁原味。
  面粉是自家地里种的麦子磨成的,虽然不白,却有一股麦子的香味。青菜、辣椒、西红柿是新鲜摘的。土豆是刚刚从地里挖的。
  南瓜架搭出一个诗意的绿色凉棚,将小木桌摆放在南瓜架下。饭菜端上了桌,海阔天空地吃起来。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色香味俱全。
  年老的父母双鬓已霜花点点。在瓜架下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还有多少?我唯有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
  一寸一寸的时光,都透着甜蜜。

  八月,我去凤凰古城。
  抵达古城时,已是夜里十点。古城浸在一片璀璨的灯光里,美不胜收。
  沱江两岸的吊脚楼上,挂着一盏盏灯笼,绯红绯红的。吊脚楼的窗户以朱红色为主,屋檐翘翘的,显得古朴厚重。哪一家吊脚楼是《边城》笔下的翠翠当年端午节看划龙舟赛的?我心里寻思着,眼睛张望着。真希望脸庞黑黑、俊美秀气的翠翠牵着大黄狗羞怯地从吊脚楼里走出来。
  沱江的水静静地流淌,像少女长长的秀发,无波无澜。水面上,漂浮着一盏盏莲花样的许愿灯。一朵刚熄,另一朵又亮了。载着一个个美好的心愿、美好的祝福,飘向远方。
  漫步在石板路上,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九月,山里的野李子熟了。我跟随父亲去摘李子。
  这几年封山育林,树木窜着长,一片绿森森的。阳光透过桦树茂密的枝叶在地上撒下铜钱般大小的光斑,一闪一闪的。
  李子树上,结着一颗颗黄灿灿的李子,密密麻麻的。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个送入口中,甜甜的。
  父亲笑笑说,兰儿,瞧,这一坡几乎全是李子树。我举目四望,天哪,满山坡一片黄澄澄的。沉甸甸的李子,压得树枝垂下了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是“漫山遍野黄李子,千颗万颗压枝低”啊!美得令人瞠目结舌。
  我跑到这棵树上摘一颗,甜。跑到那棵树上摘一颗,甜。
  父亲天天与大山为伴,看惯了野果成熟,毫无惊讶之色。他不慌不忙地挑拣又大又黄的李子摘。不一会儿,摘了满满一背篼。
  我还准备到围巾里摘一捧,父亲说,别摘了,够吃了。会染坏围巾的。
  父亲不经意的一句话,在我心头一震。是啊,路途遥远,等到家时,李子也会全压烂,围巾也会染黄,怎能这么贪啊?
  父亲的一生,从来不贪婪。背麦子时,他脊背里的麦捆不多不少,刚刚好;犁地时,一天只犁一亩地,多一分也不犁,心疼我家的老黄牛,怕扯破老黄牛的脖子;去山林拾柴火,父亲的架子车平平的,从来不会码得高高的。因此,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村里同龄的人都累出了病,落下了病根。
  这次摘李子,我学会了:不贪心。

  十月,我到老家去帮父母挖土豆。
  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像蓝色的丝手帕上绣上了几朵白花。
  乡村的田野一片寂静。三三两两的乡亲们在挖土豆。
  拔掉土豆秧,一?头下去,黑黝黝的泥土里蹦出一个个碗口大的土豆。再一?头下去,一个个光溜溜的土豆像淘气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跳到脚下。捧起泥土,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对这片土地,太熟稔了。它是我们家的功臣。这片土地,长过大豆、长过油菜、长过胡麻、长过麦子。
  我们上学时,父母在这片土地上几乎年年种大豆,因为大豆的价格比麦子好。
  这片土地很肥沃,也很争气。父母拼命劳作、精心侍奉。放水、施肥,一点不敢马虎,连地里的土疙瘩都捏得细细碎碎的。大豆年年丰收,粒大饱满。换成一沓沓钞票后,被我们紧紧攥在手里,那可是一年的学费啊!
  我和哥哥读弯了父母的腰,读白了父母的头。
  好在,父母在,土地在,我还有机会好好爱。
十一
  十一月,小城多雪。我给孩子们上课。
  窗外,雪花飞舞。室内,温暖如春。
  我给孩子们讲《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我抑扬顿挫地讲课:“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浮着……”五十六双眼睛齐齐向着我,陶醉在乡下人家如诗如画的风光中。此时的我,一身笔挺的西装套裙,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三尺讲台是我的舞台。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天使。在讲台上,我尽情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孩子们一双双稚气的笑脸,犹如一朵朵清晨带露的鲜花。每每此时,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要教好他们每一个。让他们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阅读,做一个善良的人。在孩子们内心,撒下真善美的花瓣。
十二
  新年将近,我去街上办年货。
  给自己买了一件羊绒大衣。淡淡的红,双排扣。款式简约、大方,穿上甜美宁静,很适合我的风格。
  我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子。当下,我爱自己。
  又给爱人买了一套西装。平时,都是他给我买好看的衣服,买漂亮的鲜花。他是家中的天,是我和孩子依靠的大树。新年,给爱人送去一份关爱。
  再给女儿买了一套童话集,这是她渴望已久的书。女儿自小就爱读书,我很欣慰。
  最后买了一堆好吃的,有爱人爱喝的青岛啤酒,有孩子爱吃的小熊蛋糕,有我爱吃的夏威夷果。平凡的生活就这么平凡地过,是福。
  我的年华,每一分、每一秒,都勤奋、向上地过。不虚度,一路向前。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