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让更多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优秀初中学生考取优质高中的机会增多、渠道更加顺畅,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3.6%,提高了16个百分点。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12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共招收我州少数民族初中应届毕业生243名,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招收我州学生3590名,再次拓宽了我州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途径。通过高考“双记总分”改革,累计有4661名双语类学生进入普通院校,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少数民族紧缺人才藏区专项招生计划,在省内普通高校首次单列了双语类专项计划,2017年定向培养双语类政法、师范、医学、理工、农林畜牧、水利、文化、旅游紧缺人才555名。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首次向甘肃省下达民考汉计划,改变了我州民考汉考生不能上最高民族学府的局面。高考录取人数从2012年4772人增加到2017年的6178人,2017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2%。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一技之长 整合资源,聚焦发力、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制定《甘南州职业教育“一州一校”建设规划》和《甘南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科学谋划了我州职业教育发展蓝图。2011年,州委、州政府决定整合甘南师范、州畜牧学校、州藏综专,投入2.2亿元,新建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总占地300.67亩,新建单体18个,总建筑面积10万㎡,截至目前,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已基本建成,已接受省教育厅的评估,即将批复开办。2012年以来,实施了“9+3”藏区免费中职教育,共招生1881人。四所中专与甘肃省中医学院、甘肃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武威职业学院等省内高等院校多方合作,联合办学,通过“2+2+1”联合办学,州内中职教育招生数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454人增加到2016年1079人,有效缓解了我州中职生萎缩的局面。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立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孩子上学而返贫的目标,把扶贫助学作为凸显教育公平、助推精准脱贫的民生工程来抓,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开始的全链条贯通、全覆盖保障资助政策体系,2012年以来,投入各学段助学资金16.66亿元,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特别是州、县市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高中免费教育、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和农牧村幼儿园免保教费政策,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政策资金15.13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州学生吃上了营养早餐,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实现了“包吃、包住、包学习”,寄宿生生活补助从每生每年1200元提高到2200元。州、县市实施了农牧村在园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和农牧村在园幼儿免保教费政策;省上实施了全部幼儿免除保教费、为建档立卡户幼儿发放补助政策,共投入资金1.3亿元,受助幼儿11万人(次)。州、县市实施了所有学生享受的高中免费教育;省上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国家实施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政策,共投入资金1.23亿元,受助学生11.8万人(次)。国家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所有中职学生享受,共投入资金2724万元。省上实施了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政策,2016年以来共为6033名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3012万元。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应贷尽贷,共为3.13万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7亿元。 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 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真正把体育艺术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艺术在立德树人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建构学校体育艺术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价值理念。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不断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执行体育教师体能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上好体育课和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等,有效改善了全州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州教育局制定了《甘南州强化学校体育课和学生课外锻炼实施方案》、《甘南州教育局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极大地推进了学校艺术发展步伐。州县市教育局及学校每学期举办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特别是大力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保障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开展。全州现有“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所、“德育示范学校”30所,省级“快乐示范学校”32所。 确保一个孩子都不掉队 我州义务教育最大的难题难点在于控辍保学,全州教育系统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各学段入学率、巩固率。“两基”目标实现以后,我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定下发《甘南州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劝返复学工作的方案》、续建补建“两基”档案、实行“一票否决制”、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签订目标责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义务教育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的稳步提高,小学入学率达到100.82%、巩固率98.86%,初中毛入学率99.01%、巩固率98.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89%。针对幼儿入园率低的实际问题,全州教育系统以幼儿数为基础,以群众需求、项目效益为核心,以快速提高入园率为目的,调研论证,科学布点,盘活资源,让幼儿园发挥了最大社会效益,同时利用“两基”工作机制和方法,组织人员逐乡逐村逐户,深入每一个放牧点摸底采集适龄儿童信息,采取免除保教费、供营养早餐、教育引导、政策宣传等措施动员家长送子女入园,使更多的适龄幼儿接受了学前教育,快速提高了三年毛入园率。 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题和制约瓶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引进教师、优化结构、提高待遇、城乡交流等方面倾斜扶持。坚持师德为先,建立健全师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引路人”。想方设法招录引进紧缺学科教师,全州教职工总数达到12959名,比2012年增加2045名,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所有教师进行了新一轮培训,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和为班主任发放岗位补助政策,2015年以来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4463万元、班主任岗位补助资金1111万元,并投入8678万元新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054套,改善了乡村教师住宿条件。加大教师职称评聘力度,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职称评聘中乡村教师享受英语、计算机免试政策,并对发表论文不作刚性要求,在限额内优先考虑乡村教师,近五年评聘正高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479名,一级教师2191名,二级教师4917名,进一步调动了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建立了县域内教师流动、校长交流机制,五年来交流教师2663人(次),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了“三区”支教计划,为支教教师每年发放1.8万元生活补助,2014年以来共有来自张掖、武威、省财政学校的289名优秀教师在我州支教,州内共选派382名州、县直学校优秀教师到乡以下中小学开展支教工作,争取每年从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等4所省内高校选派300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幼儿园支教,缓解了幼儿园教师极度紧缺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教育在国家和省州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促公平,以均衡促民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未来之路任重道远,我州教育事业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砥砺奋进,全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