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虹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玛曲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始终坚持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与首位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藏传佛教和谐寺院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全县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共同编织出了一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共同奏唱出了一首民族奋进的时代之歌。
繁荣产业谋发展 夯实基础奔小康 玛曲县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以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劳务技能培训、惠农贷款发放等多种方式解决了1.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2011年初的1.91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2100多人,贫困面下降到5%,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72元,增长12%。 玛曲县把畜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在协调推进草料基地建设、牲畜暖棚建设、牲畜防疫、抗灾保畜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畜种畜群结构调整,重视地方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引进野盘羊、半野血牦牛改良地方本品种,近5年投放良种畜5900多头只;推行羊12月龄、牛30月龄出栏,引导群众加快出栏,优化畜群结构。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玛曲牦牛”和“玛曲欧拉羊”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评审。进一步规范升级专业合作社,对556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全面进行整顿和规范。积极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支持畜产品和矿产开采加工业发展,目前已生产黄金1280公斤,实现产值近3亿元。 社会事业稳推进 和谐发展谱新篇 玛曲县始终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民心满意”工程,促进全县教育、卫生、旅游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省州为民办实事项目107件。新增城镇就业2032人,发放社会保障资金和公益性岗位补贴1.65亿元。发放37项惠农资金5.68亿元、双联贷款3.19亿元。投资2.17亿元,改善14所学校办学条件,新建13所“双语”幼儿园,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牧村综合服务中心达到全覆盖,新修4个乡镇敬老院。牧村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舍舍通”,宣侠父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建成使用。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等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全面推行“三张清单一张网”和“三证合一”制度。对外开放硕果累累,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7个,签约资金28.4亿元,是过去五年的2.6倍,项目履约率达到82.3%。旅游开发迈出坚实步伐,五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4亿元,是过去五年的3.38倍。先后实施了河曲湿地景区和阿万仓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外香寺被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瑞等3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支持“乡村舞台”建设、文化体育赛事、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60人。2016年成功组织举办了100多万人次参加的久美华丹加措欧拉时轮大法会,实现了党委政府满意、宗教界人士满意、信教群众满意的“三大目标”。阿万仓乡与毗邻的青海省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四川省求吉玛乡,欧拉秀玛乡与玛沁县、甘德县、河南县的接壤乡镇成立甘青川三省跨区域联合党支部,促进了边界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