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仙
前段时间受了风寒,他用中药给我调理治疗。我指着不同的药问,他不烦其厌地为我解惑,百病之源,根在五脏,五脏同调,百病不生。他的五脏文化和用药原理,让我明白了药因医而灵,医因药而神。 看药方是病中的一种消遣。药方前面的脉理大都乏味,后面的药名却是有趣。如“茴香,菊花,辛夷”,怎么看,都像是女子的名字。茴香有行气、散寒、止痛的作用,它的汁,还能治恶毒痈肿。在老家,几乎家家种,亲切的像是邻家小妹。《本草纲目》说:“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父亲爱菊,用坏了的洗衣盆、脸盆、缸种菊花,大的,小的,黄的,白的。父亲说,菊花,历尽风霜,比别的花耐看,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菊花的性平和,犹如心素如简的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指的就是辛夷,这名字听出来如诗一般。我们那叫它“花树”,花开时,无一片绿叶,粉紫色的花儿,散着淡淡幽香。辛夷的花蕾没绽放时,如一管“木笔”。立在枝头,嫩黄色,一层毛茸茸的外衣,把花骨朵裹都严严实实。她慢悠悠地吐蕊,欲出没出时,一朵朵花蕾俨然成了一支支画笔,银毫卓卓指天,似乎要把春天的美丽都描绘在苍穹,像才女。人们用它来冶疗“鼻炎、鼻窒、鼻疮及鼻痘”类的病。它们与其它的药组合在一起,经过君臣佐使的配伍,在一剂药中折射出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经验与智慧。人的身体只有阴阳平衡,身体才健康,气色才红润,心情才舒畅。否则,会有一系列的不畅通,这就得用中药来去其实,补其虚。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药,留下诸多的传奇,这些传奇也反映了医生的医德,也彰显了中药的神奇。尤其是医德高的名医,他心里装的是病人的愁苦,行的是悬壶济世的仁术。他眼里的人是没有贵贱,没有性别,没有年龄,只有生病的人。也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使长在大自然中的药物有了得天独厚的发挥,也许是他们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了一些花草树木,在天地间虔诚地修行中,修成草药,普救众生。 走在山野之上,在他的指点下,一路收获不小。看着那些是花是草又是药的植物,默然地生长在林里、水边、山坡,甚至路边,让懂得它的人,体会它们的用心和善意。而对不识药材的人来说,看到它们,只不过是一株普通的草或花,即使这样,它也不怨,它知道有人会认识它,并且懂它,采它,用它救人冶病,这才是它最终的目的。 这些草药,最早是哪个时代?哪个人以文字的方式写入了诗,从次又承载了诗意的灵魂。使后来的诗人,在巧妙构思中以药述情,写出了闺中女子的相思与闺怨。如冯梦龙的〈桂枝儿〉一“想人生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因此黄连的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莫作负思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桂枝儿〉二“你说我负了心,无甚枳实,激得我蹲穿了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哲。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作破故纸。”这里嵌入的是“甘草,黄连,白芷,半夏,当归,天南星,枳实,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从这些药用中,想必冯梦龙,不但懂这些药性,也懂得女人的心思,再加他不凡的才诗,才写出这样含蓄又深情的药诗情意。 想想中药真是圣物,不但冶病救人,还能美食,还能美化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不仅如此,还给种植它,采摘它的人带来财富,更能入诗传情。真是妙不可言,但更妙的是她上善如水的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