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冷天做好四防 ◎崔玉艳 秋意已浓,日渐转冷、干燥,让糖友的身体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不少糖友纷纷上医院里扎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魏琼提醒,糖友此时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以下几类寒冷天气里最常见的问题。 血糖波动大 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人体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对策是,提前做好御寒准备,不能“秋冻”,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必要时请医生帮助调整药物。 足部感染 寒冷容易造成冻伤,这是发生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重要诱因。糖友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感觉迟钝,足部皮肤破损、感染等,均可导致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足。对策是,穿宽松、暖和的鞋子和棉袜,勤换袜子,保持脚的清洁、干燥。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部皮肤病。 呼吸道感染 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糖友抵抗力较弱,是并发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对策包括:打流感疫苗,加强锻炼,雾霾天尽量避免外出,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必须去时要戴口罩。 泌尿系感染 在糖尿病并发感染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仅次于肺部感染。秋冬本身就是泌尿系统感染高发的季节,糖友的泌尿系感染几率还会高于常人,特别是女性糖友。这是因为糖友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对策包括减少久坐,多活动;多喝水,每天饮水量达2000毫升左右;注意阴部清洁卫生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量和骨强度会逐渐下降。在绝经后的头6年,女性的骨量减少多达5%;她们在10年内失去的骨密度可多达20%。骨密度下降的后果包括骨质疏松症、骨折和容易跌倒等。好消息是,老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骨骼力量。 美国“健康医疗指南”网站近日总结了有助于增加老年人骨密度的7种方法。 晒太阳。维生素D对增进骨骼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改善对钙的吸收,增加骨密度,提高肌肉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建议老年人每日摄取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单靠食物很难达到这一数量。幸运的是,每天晒15分钟太阳就能让身体生成足够的维生素D。 跳跃。每人在童年时代都喜欢跳上跳下,这对骨骼健康非常有益。发表在《美国健康促进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年龄在25~50岁之间的女性每天跳2次,每次跳10~20下,坚持4个月后,她们髋部的骨密度有了明显提升。这是因为骨骼对应力产生了反应,因而变得致密强壮。需要注意的是,已经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不适宜做跳跃运动,因为她们的骨头太脆弱了,容易骨折。 负重。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临床部门主任安德里亚?辛格博士认为,老年人从事对抗体重的训练(如散步、跳有氧健身操、跳舞、跑步、跳绳)和力量训练(如用弹力带、举比较轻的重物或是做瑜伽)对增加骨密度能起到重要作用。 喝点啤酒。适量饮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杯,男性不超过2杯)的人骨密度要高于滴酒不沾的人。为增强骨密度,啤酒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它含有膳食来源的硅,这种营养物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吃李子干。营养学研究发现,食用李子干不仅有助于消化,还有益于骨骼健康。发表在《国际骨质疏松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绝经后女性食用6个月的李子干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李子干富含镁、钾、维生素K和硼,所有这些营养物质都是骨骼健康所需要的。每天吃5颗李子干就足够了。 保证充足的睡眠。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每晚睡眠不足6个小时的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要高于睡眠时间长的同龄人。这是因为休息不充足会削弱骨头在睡眠期间自我修复的能力。缺乏睡眠会扰乱生理节奏,进而影响骨骼的代谢功能。 多吃绿叶蔬菜。绿叶蔬菜(包括花菜、菠菜和小白菜等)是钙的优质来源,它们还富含钾、镁和维生素K。发表在《骨骼与矿物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与多吃果蔬的人相比,对果蔬摄取量较少的老年人其髋部骨折的风险高出了88%。此外,老年人还要限制对精制谷物的食用量。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谷物中的含硫化合物会引发骨质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