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下旬,青海湖迎来了秋季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十余万只候鸟在青海湖云集。10月17至21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并完成了秋季迁徙水鸟专项监测和巡查巡护工作。 监测结果显示,近期大量南迁的水鸟和在青海湖繁殖尚未离开的水鸟,以及赶来青海湖越冬的水鸟相互叠加,在这一时期形成青海湖全年水鸟种群数量的峰值,在22个水鸟监测样点共记录到水鸟32种约11万余只。 数据显示,近期途经青海湖迁徙停留水鸟近25种9.3万余只,它们以雁鸭类水鸟为主,其中白骨顶鸡、赤嘴潜鸭、红头潜鸭均超过万只,这些迁徙的水鸟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湖西岸鸟岛周边的湖泊与湿地中;在青海湖繁殖尚未迁离的水鸟有约1千余只,主要有斑头雁、渔鸥、棕头鸥、普通鸬鹚、黑颈鹤,记录到黑颈鹤143只正以家庭为单位集群,做着迁徙前的准备;赶来青海湖越冬的水鸟数量已达6千余只,其中大天鹅500余只分布于鸟岛周边的湿地中、赤麻鸭5800余只主要分布在江西沟周边的湿地与农田中。 每年进入秋季迁徙期,大量南迁前往越冬地的候鸟都会将青海湖作为它们迁徙旅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加油站”,并在十月下旬形成迁徙高峰。 近年来,通过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海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和国际候鸟特别是水禽的主要栖息地,以及国际候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作用不断增强,吸引着众多的水鸟在青海湖繁殖、迁徙停歇、越冬。 据了解,为确保候鸟在青海湖安全停歇、顺利南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调湿地周边草场的牧户为候鸟预留迁徙通道和停歇地,加强巡查巡护、监测和救护工作,并结合“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开展一系列“守护候鸟迁徙”的专题宣教活动,营造社区参与,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 (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