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和爱人都实现了就业,在家门口就能上班领工资。 工作队工作人员丹增赤列,每次来看我们时总会给我买治疗关节炎的药物、大米等慰问品,他们是比亲人还要亲的人”。贫困户拉巴次仁说道。 无论是在社区还是乡村,驻村工作队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扎根基层,开展着各项强基惠民活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记者在达东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办公室内,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安排贫困村民技术培训工作,他们中有80后、90后,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有的工作人员驻村时间长达3年。他们每天坚守岗位,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家人,他们义无反顾地舍小家顾大家。 今年30岁的丹增赤列就是驻村工作队中的一员,他在2016年6月被派到达东村驻村,当时正好赶上了达东村整村改造项目。“那时我刚到村里,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我们24小时都在岗位上,虽然心理压力比较大,但在村委会老领导的带领下,我不仅学到许多东西,还与村民们成为了朋友。”丹增赤列说。 丹增赤列告诉记者,达东村属柳梧乡的一个行政村,有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18户。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有5户,享受五保政策4户,贫困户51户。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他都十分清楚。他和村民们相处得十分好,谁家有事都会找他。 丹增赤列说,驻村工作队的所有人都把达东村当成了自己的家,平时他们很少回家,就算周末回了家,时间也特别紧。他和妻子、岳父岳母还有4岁的孩子住在一起,周末除了回家看孩子,他还要看望自己的父母。虽然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特别少,但双方父母及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常对他说:“你安心工作就好,家里有我们。” 据了解,自驻村工作队入驻达东村以来,积极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各党支部、党小组、共青团等相应组织并兼职负责人。 通过“双培双带”,把群众中政治立场坚定、善经营、会致富、带动力强的优秀青年积极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有效解决了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配合村委会,以旅游发展为基础,促进达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传承并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依托旅游资源,组织村民出租帐篷、提供餐饮、休憩等服务,结合农家乐经营模式,对村域内农副产品进行统一收购,集中销售等。 (据《西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