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2
 
 


2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1月0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中华蜂 核桃 菜单式 扶持


  (上接一版)
  舟曲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集中开展垃圾杂物大清理活动,建立起日常保洁清运机制,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变突击整治为常态管理。在此基础上以农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厕改厨等为基础,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按照既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实行“一对一”包抓,从环境保护的认识、宣传、重要性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引导。同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卫生清扫日”“农户家庭卫生评比”等群众性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根除生活陋习、遵守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和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认同感、自豪感。着力改变党委政府“单独作战”,实现党委、政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抱团”发力“环保”的“生态共识”。
  与此同时,舟曲县广泛种植花椒、核桃、梨、苹果,在荒山野岭栽上了“摇钱树”,颇具特色的庭院经济正在形成,既促进了群众增收,又成为自然景观,更保护了生态环境。
  舟曲县举全县之力用环保意识搭建起的“生态共识”,让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显著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陋习,还促进了群众的增收。
  “文化”引领“小康自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陇南的游客李丽在游玩舟曲土桥村和各皂坝村时说:“在这里除了能看到如诗如画的风景,吃到香甜的葡萄,喝上醇香的青稞美酒,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文化方面,随便走进一户农家,从敬你一碗醇香的葡萄美酒和青稞酒开始,从与你聊天、说事和送客,处处彰显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涵盖了民俗、礼仪等方方面面。” 
  舟曲是一片非常富有人文色彩的土地,是个让人来了还想来的地方。
  舟曲县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着力从内涵入手,用文化熏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完善村规民约,深化文明创建,坚持城乡共建,开展以法制管理、创业致富、文化特色、环境优美、服务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社区”创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通过“科技、文化、卫生”服务三下乡,举办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月、普及民歌进村入户等活动,充分挖掘和体现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让群众参与其中,变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让文化发挥引力,提升了群众的文化水平,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文化”引领,让群众崇尚美,追求美,做生态文明小康村的“代言人”。
  曲瓦乡岭坝村根据自身特点,挖掘村庄历史遗址、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体现个性魅力。红瓦石墙的民居院落、独特的十二生肖年历石鼓、浓厚的国学文化墙、特色鲜明的楹联牌匾、功能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五彩缤纷的街道灯廊、独具匠心的压花路面等,不仅体现了岭坝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岭坝村群众的勤劳质朴和聪明才干。坚持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的基本遵循,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关键环节,充分利用废旧瓦片、河道石头等材料精细打造,既节约了成本、又增添了新韵,既留住了乡愁、又展现了特色。
  这样的方式,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质,还诞生了一大批乡、村文化名人。
  在此基础上,从保护入手,在维持村容村貌原貌的基础上,对村子进行原生态修复,坚持做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一幅基本上未经修饰的自然山水画卷。坚持将文化传承和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打造舟曲楹联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苯教文献、东山转灯、国学文化论坛“五张文化名片”,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以展示舟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的“一月多节会”活动,乡村旅游效益日益凸显。充分利用旅游和文化元素,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小康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大力发展人文旅游开发,深入发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体现历史文化积淀的农村文化景象,展现区域历史文化村落的民族风情与自然资源优势,丰富村庄整治建设内容,推动富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小康村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产业”助推“脱贫致富”,从主动输血到自我造血
  “如今,我们村上已有30多户开始种植羊肚菌,面积将近80亩,今年预计收入能达140万元,到时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将会大幅度提高,我们距离小康也就不远了!”曲瓦乡岭坝村村主任王森说。
  目前,曲瓦乡共种植羊肚菌82.6亩,带动贫困户27户。基地采用“示范点+农户+技术员”的形式,由乡里统一管理指导,吸纳群众进行分区经营,还免费为群众提供竹竿、遮阳网、菌种等物资。
  想种好羊肚菌,仅靠简单的种植方法和设备还不够。全乡40余名党员化身“科技保姆”,现场为群众进行“手把手”式的技术指导,全面完成了大棚建设、菌种播种和喷雾设施安装等工作。2017年,曲瓦乡羊肚菌喜获丰收,每亩收入达2万元以上。
  舟曲县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强化产业支撑,利用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培育产业与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有效整合,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小康村由建设向经营转变,重点发展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一村一品”为主的特色产业,为生态小康村建设提供后续动力。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推广销售渠道。
  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优质经济林果业、中藏药材产业、特色养殖业、设施种植业、劳务经济五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结合各村实际差异化扶持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中藏药材种植、土鸡土蜂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舟曲丛岭藏鸡、中华蜂、中藏药材、核桃、桑蚕等5个富民产业规划通过省上评审,“舟曲核桃”“舟曲花椒”“舟曲丛岭藏鸡”取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9个。落实2016年5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产业扶持资金10200万元,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贫困户)建立稳定的订单契约关系,积极推行“基层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电商+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灵活开展“菜单式”扶持。截至目前,全县建成10万只丛岭藏鸡散养基地、6个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均达到200亩的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核桃高接换优示范点6个1165亩、桑蚕种养示范基地5个3300亩、大樱桃示范园4个141亩,栽植花椒1000亩,种植羊肚菌800亩、荞麦2000余亩、优质黄豆750亩,充分发掘舟曲作为甘南藏区却又不同于甘南藏区的独特产业优势,实现了品牌效应和群众增收双赢。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