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思想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能征善战的拿破仑留下了一个答案:“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人类历史表明,那些能够把握历史规律、驾驭时代大势,并且对人类共同命运给予切实关怀的思想,是不可战胜的。 迷思面前,需要的是清醒和定力。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地指明“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告诫“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强调“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站得高,方能望得远。很多人感慨,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堪为“对经济全球化的标准界定”,已成“新的全球共识”。 挑战面前,更当明确方向和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中国方案强调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关键点上破题,扭住了牛鼻子。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盛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衷地说道:“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人们日益理解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利益格局从输赢分化到休戚与共的变化趋势,契合了世界各国对发展的共同诉求。正如马丁·雅克所评价:“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巴西共产党政治和国际关系书记若泽·雷纳尔多·卡瓦略认为,与一些国家奉行霸权主义、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光远大、以全人类利益为诉求的重要理念,致力于推动社会共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2017年,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到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各国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等纷纷从多种角度研读、分析习近平主席这两篇演讲的精辟论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等通过的5项决议纳入。有人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发展的钥匙”。 思想的力量在现实挑战中凸显 领悟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日内瓦演讲思想精髓的同时,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今世界形势的认识——找到了理论解释的工具,也找到了路径探索的方法。 一年前,世界经济正走到一个“关键当口”。增速处于7年间最低水平,新旧动能转换仍未完成,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处于酝酿之中,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是当时“最迫切的任务”,也为正确引导已被“妖魔化”的经济全球化提出了中国方案。 世界经济令人惊喜地大面积恢复增长也始自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3.7%,约120个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是2010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同步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增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信心都在增强……全球经济评论人士几乎一致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实现了强劲的周期性回升。美国《华盛顿邮报》去年底发表的社论,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列为当年全球发生的17件好事之首。 不过,人们还是清醒地看到,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的三大突出矛盾,依然是当前世界的重大挑战——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数据显示,过去30年全球53%的国家收入差距拉大,尤以发达国家最为严重。西方国家“贫富分化—不满情绪—民粹思潮”恶性循环形成的“戈迪亚斯之结”,迫切需要有人来斩断。否则,与时代发展大势相违拗的声浪泛滥,只会带来更多的治理赤字、更严重的发展失衡。 人们眼中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些画面:地缘政治分歧在加剧,国际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国家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基础之上,国际合作意愿下降,单边主义盛行……怎么办?要靠正确的思想引领正确的行动。施瓦布指出,世界如今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社会内部的深层分裂而愈加分化,但是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之严重,也使得协调、合作与统一的行动变得更加不可或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应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艾德维作出的评价颇有代表性。 关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如同正在面对一场“新启蒙”与“旧思维”的对决。从全方位的历史视野观察,“退群”“自闭”绝不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真理越辩越明,习近平主席论断的重要现实意义更加为世界所赞赏。世界公认,中国是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中国的领导力,不断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实践所证明。 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在白雪皑皑的达沃斯小镇,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呼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再次指明行动的重要性。 思想的力量,行动的能力,让2017年的中国始终处于世界的聚光灯下。“如果现在大家要想想,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未来在哪里,那么就请看一看中国。”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这样评述2017年的“中国时刻”。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岁尾推出的刊物封面不约而同呈现出“中国红”,诸如“中国赢了”的句式,成为国际舆论场的“新时尚”。有评论指出,这是因为西方真切感受到、认识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诚意,认可了习近平主席领导的中国在全球担任领导角色,并对此充满期待。 “口言之,身必行之”,这是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知行合一的宝贵品质。 一年来,从阿尔卑斯山麓出发,中国以驰而不息的精神,不断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在西方陷入焦虑和迷茫的关键历史节点,为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一年来,从伯尔尼到赫尔辛基、佛罗里达,从阿斯塔纳到莫斯科、柏林,再到河内、万象,习近平主席为国家间关系指路引航,编织中国的伙伴网络,联结遍布全球“朋友圈”。 一年来,从阿斯塔纳到汉堡,从厦门到岘港,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鲜明主张,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响彻世界舞台,彰显大国担当、领袖风范: ——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在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指明方向,不断强化地区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携手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主席推动二十国集团成员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加动力;勇担金砖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发挥金砖作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金砖影响,构建广泛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顺应历史潮流,勾画金砖合作新愿景,携手各国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继续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继续谋求创新增长,挖掘发展新动能;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包容性,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面对世界经济和地区形势的深刻转变,习近平主席为共同开辟亚太发展繁荣的光明未来擘画蓝图。 在中国的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全世界落地生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更多希望”……来自世界的积极评价越来越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给全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的思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伊萨耶夫指出。 一年来,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时刻”令世界瞩目。 描绘“一带一路”建设新蓝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鼓舞人心。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大大推动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沿线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共十九大确定中国未来30多年发展目标,也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正是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担当,从大会开幕前到闭幕后不到一星期,165个国家454个主要政党发来1340多份贺电(函)。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俄新社报道指出:“如果说以前的大会决定了中国的未来,那么这次大会决定的就是世界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中共十九大后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凝聚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广泛共识。来自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出席,参与政党之多、规格之高,在世界政党交往史上前所未有。 在乱云飞渡的世界中,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更显坚定和从容。在呼唤领导力的世界中,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显胸怀和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浓缩着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的深邃思考,体现了中国这个大国、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的天下情怀和风范,蕴藏着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历史密码。 “大国要有大国的心态,大国要有大国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是本区域的,而且是全球范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为了中国自身,一个大党,一个大国,一个宏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者要放在一起理解。 “中国很清楚自己作为大国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中国愿意为世界发展和增强广大人民福祉贡献智慧,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敬佩。”巴拿马主义党总书记巴尔德拉马表示。 “我们一定可以携起手来建设一个人类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柬埔寨人民党发言人索耶桑认为。 ……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将与各国一起接过历史接力棒,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