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清与宣侠父是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极为有影响力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相知相交共同开展革命斗争的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年多,但他们为甘南藏区传播革命火种、反抗封建军阀残酷压榨和民族压迫,所做的历史功绩和表现出的崇高精神风范,永远为甘南藏区各族人民所铭记和怀念。 黄正清,又名罗桑泽旺,藏族,出生于1903年,四川顺化(今理塘)人,1920年随其弟第五世嘉木样(活佛)迁至拉卜楞(今夏河县境内),1928年在拉卜楞任番兵司令。1934年,番兵司令部改为拉卜楞保安司令部,任保安司令。1944年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49年8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甘肃省农业厅副厅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任甘青川三省剿匪指挥部副司令,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甘南军分区司令员。1954年后任甘肃省副主席、副省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97年10月6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黄正清同志是西北地区藏族的领袖人物,一生爱国爱教爱民族爱社会主义,致力于藏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是一位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1928年前归青海省西宁道循化县管辖,寺主嘉木样呼图克图历来都是拉卜楞地区政教合一制度的领袖。1918年6月,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借拉卜楞寺内部出现纠纷之际,派骑兵突袭攻入拉卜楞寺,拉卜楞寺组织藏民武装力量反击,惨遭失败。同年11月马家军集结数千骑兵,向阿木去乎大举进攻,将阿木去乎寺院烧成灰烬,屠杀男女僧俗七百余人,掠去难以计数的金银财宝,其部队路过卡加沟、隆哇沟及上八沟部落时,均大肆抢劫焚杀,三十多座寺院无一幸免,摄政阿莽仓逃往欧拉部落。 1920年9月五世嘉木样坐床后,因其年幼寺院大权由其叔叔黄位吉、父亲黄位中执掌,黄正清协助处理寺院内部事务。1920年12月,五世嘉木样长兄黄正清等人应马麒邀请前往西宁商谈拉卜楞寺政教事务,双方因拉卜楞寺摄政人选而产生芥蒂。自1921年起,担任民国时期宁海军镇守使的马麒为了统治和奴役拉卜楞寺院和民众,驻扎在拉卜楞的宁海军不停地侵犯寺院的权利,干涉寺院内部事务,因而引起了僧俗民众的强烈反抗。 1924年2月,马麒以“私备枪马,谋为不轨”的罪名,对拉卜楞寺提出了5条苛刻的处罚决定,剥夺了黄氏家族参与寺院事务的权利,收缴了寺属各部落和寺院差官的枪支等,先后捕走拉卜楞寺所派行政官员及部落首领20余人;处罚拉卜楞寺缴纳白银四万两。黄正清及其父黄位中的行动受到监视,失去自由。黄氏父子派罗占彪(藏名桑木旦)潜往河州镇守使裴建准处向甘督陆洪涛电告马麒在拉卜楞的所作所为和犯下的累累罪行。 1925年,拉卜楞寺所属僧俗民众为了摆脱马麒的残酷压榨和民族压迫,再次组织藏民武装进行抵抗,但民兵终归打不过兵强马壮的正规部队,拉卜楞寺惨遭马麒宁海军的疯狂洗劫。马家军惨无人道地把桑科部落赤手空拳的男女老幼300余户全部屠杀,抢走了嘉木样及阿巴阿洛(黄正清)家的全部财产。同年7月,马家军从美武进入合作地区,合作周围百余里内的村庄寺院全部烧光,寺院村庄的财物一抢而光。马家军再次攻入拉卜楞寺。面对如此残忍的镇压,甘南藏区人民并没有被吓倒,阿巴阿洛(黄正清)等调集阿木去乎、黑措、欧拉、卡加民兵外还争取了阿坝六旗、若尔盖12部落和三乔科、卓尼42旗的支援,组织2万多藏兵抗击马家军。如此规模的战争也惊动了当局,甘肃省政府对马麒的暴行进行了查处。拉卜楞藏民不断向北京的北洋政府控告马麒,但毫无结果。时值国民军来甘肃,拉卜楞僧俗代表黄正清等人又去兰州向甘肃督军刘郁芬控告马麒。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宣侠父参与此案的诉理过程,并与黄正清相知相交共同开展甘南藏区反抗封建军阀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1924年春夏,九世班禅大师经青海、甘肃去北京。拉卜楞方面组织100人左右的代表团,由黄正清带领前往兰州,一是迎候大师,二是向甘督陆洪涛状告马麒。班禅大师抵兰后,黄正清又电告五世嘉木样以朝拜名义前往兰州。嘉木样到了兰州,摆脱了马麒的势力范围,便大胆状告马麒,不仅向班禅大师和甘督状告,也向各有关方面控告,但未取得结果。在这种情形下,黄家认为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来驱逐马家军阀。于是,一次次组织拉卜楞藏区民兵与马家军阀进行对抗,但都遭到残酷镇压。 1925年11月,宣侠父奉冯玉祥之命跟随甘肃军务督办刘郁芬的暂编第二师从张家口经宁夏到兰州驻防。宣侠父到兰州后,参与创建了甘肃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甘肃特支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团结动员广大民众和国民党左派及上层进步人士,广泛开展革命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秋,黄正清带领9人团再次到兰州呼吁,他们在刘郁芬督办公署面遇宣侠父,详细叙述了马麒宁海军所犯的种种暴行。宣侠父听后万分愤慨,并深表同情和关注,他反复指出:“一个弱小的民族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反动军阀的欺压”。为此,宣侠父和代表团成员成了朋友,黄正清给宣侠父起了一个吉祥的藏族名字——扎西才让。“扎希崔伦,就是黄正清和萨丹给我所取的藏名。” 当时黄正清等人的汉语讲不好,文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上被称为“番子”,处处受到冷遇和歧视,但他们第一次听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平等”等亲切字眼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宣侠父热情帮助黄正清等藏族同胞,在兰州浙江会馆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组织会员学习文化,启发会员觉悟。“我帮助他们,组织了藏民文化促进会,会员除留兰藏民以外,青年的国民党员也多相继加入该会。” 黄正清和宣侠父在日常生活和革命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勉励、情同手足,结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和革命情谊。 “从青海东南部的俄拉草地,寄来一张黄位中的像片,高大的躯干,吻合了人们理想中所谓大酋长的状貌,我于此更打动了草地远征的念头。” 1926年8月,宣侠父作为甘肃督办代表前往甘南藏区。宣侠父在翻译罗占彪(藏名桑木旦)等人的陪同下,途经东乡、临夏、沿大夏河进入甘南藏区,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克服高原反应和生活不适等困难,一路察访了岔岗寺、白石崖寺、多合寺、阿木去乎寺、西仓寺,经过十几天的马背颠簸,渡过玛曲黄河到达参智合寺,数日后到达五世嘉木样和其父黄位中避难的欧拉草原,受到藏族僧俗盛大而热烈的欢迎。 在昌札赫寺(参智合寺),宣侠父受到嘉木样活佛父亲黄位中的热情接待。通过交谈,宣侠父了解到封建军阀马麒在甘南的种种恶行和藏族群众被残酷盘剥及压榨的情况,建议组织甘青藏民大同盟,并当即起草了《甘青藏民大同盟宣言》。之后,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黄位中在欧拉扎西滩,召集方圆400里内的230多名部落头人参加的会议,正式成立“甘青藏民大同盟”,会上讨论通过了他起草的“大同盟宣言”,推选黄位中为盟主,号召大家“团结起来,自求生存”。期间,许多藏族头人纷纷拜访宣侠父,明确表示接受他“团结起来,自求生存”的忠告,同时为表心迹还赠送了银元和土特产。对于藏人所赠钱财,宣侠父婉言谢绝不成,只好带回兰州捐赠兰州革命青年周报社。宣侠父甘南藏区之行,历时50多天,于同年十月归兰,归兰后立即向刘郁芬汇报了甘南之行所了解的情况,要求刘郁芬责令马麒迅速撤离拉卜楞藏区。刘郁芬因马麒势力,事情迟迟无果。从甘南回到兰州,宣侠父立即起草了《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以恳切的语言、犀利的笔锋,淋漓尽致地揭发、控诉了军阀马麒在甘南犯下的种种罪行。他利用国民党党部的有利条件将《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巧妙地卷在国民党省党部向外送发的材料中,寄往全国各地,同时黄正清等代表团成员借兰州东校场召开庆祝冯玉祥五原誓师大会之际,将《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贴在兰州的四个城门上,并大量在大会会场内散发,因而沉重打击了马麒军阀欺压藏族人民的嚣张气焰。同年底,宣侠父因时局随国民军去西安,专们晋见冯玉祥将军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于右任即时给刘郁芬发电,命令马麒从拉卜楞撤军。1927年春,在中共地下党员贾宗周的参加下,黄位中父子与马麒的代表在兰州谈判,达成了协议,签订了《解决拉卜楞案件的条件》。协议规定:马麒军队全部从拉卜楞地区撤离;设拉卜楞设置局,直隶甘肃省,归兰山道管辖;由甘肃省派遣一个保安大队常驻拉卜楞,以保护藏民生产生活安全,拉卜楞地区由青海正式划归甘肃,从此结束了封建军阀对甘南藏区的剥削和压迫。 黄正清在宣侠父的影响和帮助下,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接受了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激发了黄正清爱共产党、爱祖国的情怀,从此黄正清逐步走上了爱党爱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革命道路。 黄正清和宣侠父在为甘南藏区反抗民族压迫、最终解决拉卜楞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之后甘南藏区和平解放事业奠定了基础。 (州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