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 [美]班宗华著 白谦慎编 刘晞仪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班宗华是美国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史研究学者,这本文集收录了他致力画史研究以来的20篇重要论文,主要集中于宋画,兼及元、明及中西交流与影响,既有早年之作,也有新近的文章,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早期绘画的鉴定问题以及欧美收藏中国绘画史的持续关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毕生的学术成果,可资借鉴。
陶希圣的前半生 贺渊著 新星出版社
生前,陶希圣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的身份其实是学者和政客。陶希圣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从政知识分子,一个生自1899湖北,卒于1988台湾的动荡年代亲历者,本身就是这一时期历史的载体。将陶希圣作为个案进行呈现,可以加深民国政治史、民国学术史、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研究,力图比较全面地展现陶希圣复杂、多变而又丰富的一生。
掌故(第三集) 徐俊主编 中华书局
2016年《掌故》第一集出版,2017年推出第二集,均已加印,可见颇受读者欢迎。2018年1月,大家期待的《掌故》第三集终于面世,本集中依然名家云集,如郑重、徐文堪、扬之水、白谦慎、艾俊川、胡文辉、许礼平、王培军等十几位当代知名作者,再次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
追寻“我们”的根源: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姚大力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收入此书的文章共分为四组。第一组的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最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