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美丽乡村织就人间香巴拉
——记甘南农牧村的深刻变革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3月2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记者 李鹏飞
  西藏太远,甘南刚刚好”,很多人慕名而来,来甘南看山看水,寻找自己心底那片诗意和远方。
  近年来,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州农牧村发生了深刻变革,农牧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这片“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让乡村换新貌
  白龙江畔一个个宁静祥和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如雨后春笋般散落其间,成为了跳动在这幅画卷中最美妙的音符,宽敞的乡村公路,沿着河堤蜿蜒而上,如一条靓丽的哈达飘向远方。房前屋后和院内墙角栽种的核桃、苹果、葡萄等经济林果,为实现乡村美丽、群众富裕的新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如今,一幅“天蓝地美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秀美画卷正在甘南大地徐徐展开。
  2015年,全州共建设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模式,制定了生态文明小康村“965356”建设标准;2016年,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300个,项目总投资36.4亿元,惠及20145户10.2万人;2017年,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涉及20474户10.5万人,项目批复总投资353200万元(国家投资245700万元、群众自筹1075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7360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49.2%;2018年,全州将继续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补齐农牧村发展短板,提高农牧村发展水平,为加快脱贫攻坚、促进群众增收、加强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文明注入强大的动力,为农牧村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我州共开工建设7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前已建成403个。
  近年来,全州上下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首位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维护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平台”,持续强力推进。农牧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得到改善提升,小康村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取得可喜成绩。
从环保得红利
  道路两旁,“您已进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全域无垃圾”的广告牌不时映入眼帘,这既是对外来游客的提示,也是一种自信和承诺。
  整洁的乡村道路、漂亮的文化广场、淳朴干净的农家小院。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全民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人人出力,合力改变城乡环境。在自己出力改变家乡和城市面貌的同时也见证着甘南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革命”也由面子工程,逐渐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在州委的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下,各级党政齐抓共管,“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环境整治格局基本形成,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环境革命和生态建设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各族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积极打造“九色甘南”,发展旅游产业,由景区景点旅游、赛事旅游、乡村旅游带动全域旅游,旅游人数由2015年的770.02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003.15万人次,再到2017年旅游人数突破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也由2015年的34.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6.78亿元,再到2017年突破50亿元,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