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临潭生态文明小康村规划方案进行州级审查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3月2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徐芸香 丁杰 李建荣


2
  (上接一版)
开拓创新 文化交流
  藏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去年,甘南文化两度走出国门:6月,我州“唐卡”作品首次在俄罗斯展出,反响强烈;12月,受文化部委派,组织州藏族歌舞团演出人员赴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开展“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歌舞表演和唐卡艺术展览活动。期间,文艺演出、唐卡展览精彩纷呈,把我州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到地中海东岸。
  2017年6月,在敦煌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甘南馆展出的甘南藏族唐卡、甘南藏医药、卓尼洮砚制作技艺、甘南藏族民歌、舟曲织锦带、卓尼木雕等10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240余件展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出色的展演,得到了好评。中央电视台、甘肃省电视台、凤凰卫视、西部商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走进校园 完美人格
  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让学生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正能量。
  近几年来,在我州出现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火热现象,多所学校也陆续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筑牢文化根基。用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合作一小学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还开展“民族特色大课间”活动,学生们踏着民族音乐的旋律上课,实现了锻炼身体与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互动。 “民族特色大课间”既让学生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又增强了学生体质,深受学生欢迎。
  合作二中开展了“书法艺术进校园、弘扬国学正能量”活动,将书法艺术送进了校园、送进了课堂,旨在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技能、书法鉴赏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传统文化,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快乐童年、自由、权利的载体和象征。我州多家幼儿园充分挖掘传统游戏,使曾经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滚铁环、跳绳、踢键子等游戏重现校园。目前,民间游戏成为深受孩子、家长、老师喜爱的游戏活动,逐渐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舟曲一中、卓尼柳林小学被教育部评为“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在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中,我州注重将这项工作与文明单位的创建结合起来,使文明单位的道德讲堂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阵地、单位内部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凝神聚力的一个载体、促进单位内部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一个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非遗保护如火如荼,文物保护精益求精,校园文化再沐春风……我州的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们的传统文化定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报临潭讯 近日,由州生态办成立的州生态文明小康村规划方案第二评审小组,赴临潭县对6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规划和6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方案进行评审。
  州评审小组按照相关要求,采取就地审查、修改、审批的方式,扎实审查2018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力求建设方案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防止规划“高大空”、方案不接地气、风貌同质化、建设内容缺项漏项、超概算投资、单体项目投资过大、降低建设标准、产业谋划不准不精、文化特色挖掘不深等问题。
  评审小组要求规划和方案要突出先导性,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与产业扶持、脱贫攻坚、文化建设、村庄建设、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切合村庄实际,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丰富建设内涵。
  截至目前,已审查城关、古战等7个乡镇37个建设点的规划方案。
        (徐芸香 丁杰 李建荣)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