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科技发展带来十种病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3月3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陈希


  ◎陈希

甲亢患者慎用三类药 ◎ 雷闽湘
  甲亢患者在治疗期间,如果发生感冒、心血管病、血糖升高等问题,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原则:慎用的药物尽量不用,或短期服用;解决问题后,马上停药。甲亢患者需慎用的药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含碘药物。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因此甲状腺疾病患者在使用某些带有“碘”字的药品时要格外小心。如甲亢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时,就尽量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虽好,但每片胺碘酮含碘75毫克,碘量较高,且胺碘酮具有脂肪蓄积性,停药后碘的持续性释放仍可达几个月。不过,如果甲亢患者出现持续性房颤,医生会在有效控制甲亢的基础上,短时间、小剂量地使用胺碘酮治疗。
  二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从而使血中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加重甲亢患者病情。某些妊娠女性因血中雌孕激素水平较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凝过高,或者胎盘后有小血栓,常影响胎盘的血运和胎儿的营养吸收,产科医生会建议早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减少血小板聚积,疏通胎盘血液循环。如果孕妇同时患有甲亢,可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服用。只有大剂量(大于1克/天)使用阿司匹林时才会对患者产生影响,而小剂量或常规剂量可以放心服用,不会加重病情。
  三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甲亢会对某些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降糖药或胰岛素。甲亢患者在病情发作时,会影响胰岛β细胞的正常功能,使胰岛素拮抗激素持续分泌,从而发生胰岛素抵抗。因此,需要增加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剂量才能达到应有的降糖效果。增加的剂量因人而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这些药物短期、小剂量服用并不会产生副作用,如果因病情需要,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严密观察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待病情好转后,由医生来调整剂量或换用其他药品。
  科技发展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们的健康。美国MSN生活网最新载文,刊出科技发展,特别是由于电子产品普及带来的十种疾病。
  手机分离焦虑症。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家完成的一项实验证实,手机分离焦虑症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他们就立马表现出焦虑和分心的症状,与赌博成瘾极相似。
  电脑视觉综合症。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很容易导致电脑视觉综合症,主要症状包括:眼睛疲劳、视力模糊和头痛。要缓解此类问题,最好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经常眨眼,做做眼保健操,让双眼得到充分休息。
  鼠标手。电脑使用过度,鼠标操作太频繁,容易导致手部肌腱炎(俗称“鼠标手”),主要症状表现为刺痛和麻木。出现此类情况,除了少用电脑,保持充足休息,必要时还应接受理疗治疗。
  手机肘。手机肘在医学上被称作“肘管综合征”,早期表现为肘关节疲惫麻木、疼痛,胳膊抬不起来。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使用手机,肘部弯曲肌腱过于紧张,导致手臂神经受损。手机长时间通话时,最好使用免提,或者用耳机。
  笔记本电脑烫伤大腿。笔记本电脑长时间工作会发热发烫,用户将它放在大腿上使用,不小心就会导致皮肤低温烫伤。主要症状为红斑,严重时会烫起水泡。轻度灼印可在几天内消失,但严重时则会留下永久印记。
  晕屏症。长时间面对数码产品屏幕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的现象被称为“晕屏症”。一些人在手机上快速刷屏浏览时也会头晕。其原因是,屏幕上的移动内容会让用户犹如置身于海面上的颠簸船只,感觉头昏眼花、恶心头痛。
  腕管综合征。美国《肌肉与神经》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游戏机(每天至少9小时)的人,更容易出现手腕和手部骨骼肌肉疼痛不适。这种病症被称为腕管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正中神经受压食指、中指,无名指麻木、烧灼般疼痛,夜间加剧甚至影响睡眠等。
  暴食症。手机和电脑上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或视频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它们激发了人们的食欲。让很多人没有真正饥饿,却吃下很多本不该吃的食物,摄入热量超标,甚至暴饮暴食,增加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风险。
  失眠症。多项研究发现,手机和电脑等屏幕产生的蓝光会影响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参试者中,失眠发病率高达42%;使用手机时间相对较少的参试者也有35%出现睡眠问题。睡前使用手机者睡眠质量更差。
  男性不育症。新研究表明,Wi-Fi信号可能损害男性精子,使其活力变差,导致不育。科学家指出,相关研究仍需深入展开。不过,男性在使用手机和手提电脑等设备时,应注意保护私处。比如手机最好不要放进裤子口袋,笔记本电脑不要放在大腿上等。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