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山色半城花,泉城万家春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4月0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尼晒玛


  □尼晒玛

  最甜家乡水,最美是乡音。我的故乡在那美丽的地方,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她叫舟曲,藏乡中的江南,草原上的泉城。
  舟曲是一座将藏汉两种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小城。逢年过节各种风俗传统交叠,相映成辉。那流光溢彩、场面壮观的转灯,那歌声嘹亮、轰轰烈烈的社火,那华丽多姿又整齐划一的锅庄,那庄严肃穆、神秘沉着的藏戏在这里交织成一幅美丽包容的民俗画卷。除去自古留传的多彩的风俗传统,家乡也在经历了风霜雨雪后变化成长,这个赋予我生命和呼吸的原点,在岁月的磨砺下变得包容、辽阔。而此刻的我,不想谈家乡多彩的民俗风情,我想谈谈家乡的变化,谈谈从记事起到现在这座小城带给我的震撼。
缠藏
  曲瓦乡在舟曲的最西头,缠藏则在曲瓦的最高处,村子坐落在神秘的山林之中静谧安详,若不是有零星的炊烟袅袅升起,从山下往上看,很难发现那里还有一座村庄。作为一个常年住在县城的缠藏人,并不能常常回去,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两载才能回去一趟。这样的时间跨度,能让我很轻易发现缠藏的变化。刚记事时,回家是一场耗时一天的长途旅行,早上六点出发下午六点到达。你要准备好一天的口粮才能出门。路上需要换乘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冒黑烟的拖拉机、擅长走山路的驴子……当然,还少不了一段步行的路程。那时候的缠藏还没有普遍通电,遇到风雨天气常常断电,断电的夜晚,我们就点一盏煤油灯,围坐在院子里听长辈讲故事,如果讲的是鬼故事,小朋友们都不敢回家,要年纪大一点的伙伴一个一个送回家,即使是村内回家的路途,对我来说也是“翻山越岭”。
  再长大一点,我上了中学,回缠藏的交通工具减到了两样,只需要汽车和驴子。从县城到山下的路程一路平坦,然后换骑驴子上山,脚力好的年轻人有时也不骑驴子,凭自己也能到家。这时回缠藏再也不需要一天的时间,早上六点出发,约莫午饭时就能赶到。家家装上了电视,户户配上了电话,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买了全套的VCD和音响,音响就拿粗绳捆在家门口的梁上,家里放音乐,过路的人听到,难免会羡慕地多望两眼。
  现如今回缠藏,一辆小车就能送你到家门口,村子里的土路铺上了水泥,路边安上了路灯。回缠藏变成了说走就走的旅程,即便当天往返县城,时间也是绰绰有余。我们终于可以常常回去,不用像早年里,等到过年才能有一次和故里亲戚团聚的机会。
西街
  记忆中的西街土路夹杂着碎石,晴天走过一身土,雨后途经两脚泥。街道两旁的建筑摩肩接踵地挨着,不留一丝缝隙,儿时的我们总能在这里找到乐趣,在拥挤的房屋之间追逐嬉闹。
  2010年夏天,不幸的天灾让西街乃至整个舟曲陷入几乎崩塌的地步,那时的我们是迷茫的,不知何时我们的家乡才能走出险境,恢复她原本的面貌。舟曲人民在担心和焦虑、眼泪和痛苦中度过了艰难的一年,然后振作精神,全心投入浩大的灾后重建工程中。在国家的帮助下,在全县人民坚守最后一丝希望顽强不懈地努力下,我们撑了过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建造新城,安置百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舟曲特色的项目,将疮痍的舟曲建设成了全新的、繁荣的、更加美丽的舟曲,西街便是整个新舟曲的缩影。
  “高楼崛起四面云山到眼底,长廊环绕万象灯火抱怀中”。张灯结彩、灯火阑珊,是形容如今西街最恰当的词语。西街已成为如今舟曲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家店铺,有时装,有杂货,及各种美食。两座新建的“文化楼”矗立在西街两头,像两座坚实的守护,他包含了所有舟曲人民对这座小城的美好期望。
武坪
  武坪,并不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在舟曲的另一头,是我母亲的故乡。极小极小的时候曾去过一次,印象并不美好。从天亮到天黑的车程,崎岖山路的颠簸以及走不到头的土路和吐出来的胆汁,构成对武坪全部回忆。那是我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之后每每有人邀我回去,我都觉得胃里一酸,怎么也不肯答应了。
  之后离家读书、工作需要,常常坐车,练就了坐车的本领,再回武坪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狼狈,但心情依旧忐忑。出发前喝了晕车药,准备了晕车贴,带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坐上车。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如今,硬化过的公路不仅平坦,连车程也缩短了不少,一路上风景美丽,让你舍不得将眼睛移开车窗外。童年的“阴影”一散而尽,每一次回武坪都变成愉快的出行。
  舟曲,我的家乡,有太多可爱之处,我热爱她的每一寸土地、热爱她的每一段故事。我知道这片土地经历过怎样的疼痛;我知道曾经的故园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我知道归来的燕子会在那根门梁上筑巢、呢喃,讨论那些物是人非的忐忑不安;我知道山坡上槐树何时发芽新绿,槐花芳香扑鼻却不娇艳;我知道太多熟悉的回忆……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我们在家乡田间地头还需挥舞锄头的年代出生,在家乡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成长,在与家乡一起经历天灾中成熟。我们见证了家乡的巨变,见证了家乡涅槃重生,见证了家乡经历风雨雷霜,终见阳光,如今,春暖花开,繁荣富强。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