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几从铁城边墙过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4月2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何联芳


  □何联芳

  又是一年清明至。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春雨绵绵,清新而彻透。万物都在贪婪的吸吮着春天的甘露滋壮着自己,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入春才半月,离家又一年。车进王旗沟,一方风水自不同。一片春芽,一片春意。“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人在旅途,车在马路,芳草萋萋,细雨霏霏,几多思念,几多牵挂……
  雨过天晴。空气中四处弥漫着厚重的泥土味,亲切而舒爽。透过汽车玻璃窗口放眼望去,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真可谓“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啊!
  顺王旗沟一路而下,草色越来越青,家乡的味道也越来越浓。车过庙儿山,一缕暖阳穿窗来,车在半山走,情在车外扬,情随景变,思随情生,春风温情地拥抱着公路两旁的田地和山林,也温暖着一个个忙忙碌碌、奔波赶路的人。峰回路转,青山烟生雾起处,车子已到庙山顶。停下奔驰,下车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吸一口雨后泥土的清香,看一眼醉人的山花的幽香,偶尔抬头,伸手去摸山顶上飘过的那一簇白云,一阵风吹过,那云早已躲到那山的背后。乡村的春天永远模糊着美丽,土地上的歌谣夹杂着路边野花的芬芳。那冬麦苗在春雨的滋润下破土而出,和着微风吹拂奏响了它并不优美却十分动人的旋律。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无限生机,也给劳累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不知不觉间,驱车已至临潭县王旗镇磨沟边疆河滩口。被黄沙掩埋的铁城边墙凸兀矗立于我们面前,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得以再见。几从铁城边墙过,今日再走水犹寒。“河流呜咽增凴吊,策蹇城西日欲昏”。透过历史的烟云,回望北宋元祐二年那场“铁城之战”,令人感怀。当年的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没,烈火硝烟散尽,只剩下断壁残垣和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兔走荒台,狐行败叶,俱是当年群文地;雾冷黄花,烟迷剩草,亦系旧时征战城。
  “列峰崔巍拥铁城,荒烟蔓草总关情”。
  唃厮啰(997—1065年)——宋代东吐蕃政权。
  鬼章,唃厮啰政权的大将,亦是北宋时期吐蕃青唐羌酋长,西藩首领。
  铁城——鬼章王苦心经营的“独立王国”。青宜结鬼章,俗称“鬼章王”,其行宫亦称“金銮殿”,可见其历史影响之大,其人其时风头之健。
  据史载,发生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八月的那场“铁城之战”,战争之惨烈,胜况之空前,震动朝野,百官称贺。元祐二年八月中旬,宋军由露骨山(今临夏西南)入洮州境,集兵铁城。蕃部兵伏南山,欲待宋军渡洮河,断其归路。宋主力连夜抢渡洮水,兵临铁城堡下,乘鬼章不备,一举破城。生擒鬼章,杀蕃军数千,获牛、羊、器械、粮草万计,余众弃城溃逃,渡洮水时又溺死数千。此战蕃军大败,宋军收复铁城。此役一举成为宋军集中兵力,快速出击,分而制之,各个击破,为北宋王朝开国以来首次俘获敌国元凶并槛送汴京,获得边疆战事决定性胜利的经典之战而名垂青史。其时,有苏轼、黄庭坚等多名文人学士填词赋诗以歌之。尤以苏轼《获鬼章二十二韵》为最,其文纵横姿肆,成为千古绝句。
  铭记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
  身为昔日鬼章王子民后裔的我们,凝神守望,如今的铁州大地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安定祥和,生产大发展,人民生活已小康,乡民各正其本各安其分,人人各尽其道各显其能,充分享受着太平盛世带给自己的幸福和欢乐,我为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欣慰,也为我们铁城后人长在这个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而骄傲!“民族相互争斗,族人个个同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金戈铁马,血肉厮杀的血腥场面早已成为遥远的历史和回忆。今天的铁城人有的只是快乐地劳动,幸福地生活,他们看到的永远是最晴朗的天空,他们呼吸的永远是最清新的空气。中华文明,是用历史和时间沉淀的辉煌!
  我虽出走多年,归来仍是少年。
  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最忆是铁城,何日更重游?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