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5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裙装 自行车 缝纫机 手表 义教 工程 两基 曾祥德


  (上接一版)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临潭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1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1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6.89%,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居全州首位。近年来,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临潭县聚焦“一号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健全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抢抓国家和省上重大历史机遇,紧盯脱贫攻坚弱项短板,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实施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专项扶贫贷款等精准措施,以决战决胜状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水、电、路、房等为重点,着力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实施整村、整乡推进项目8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200多个,其他扶贫项目近600个,贫困村基础条件大幅改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中药材种植加工、牛羊育肥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以西正开、户保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迅速壮大,高原绿色食品、中药材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生态扶贫成效显著,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59个,贫困群众的居住、交通、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61万人下降至2017年底的1.61万人,脱贫6万人,贫困面从56.89%下降至11.77%,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广大群众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阔步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生活今非昔比
  四十多年来,随着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全县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从物质匮乏的年代,步入电灯电话、汽车家电一应俱全,网络购物、微信支付引领潮流的时代,生活追求早已不仅限于吃饱穿暖,而是开始追求有品质、有品味的生活。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日常生活中,细面白米,鸡鸭鱼肉司空见惯,逢年过节杀猪宰羊已不稀奇,杂粮野菜成为餐桌新贵;四十年前流行穿的确良、涤卡,现在休闲装、品牌西服、裙装、羽绒服换着花样穿,一年四季样式多变、花色鲜艳;八十年代初,结婚需要“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如今各种首饰、婚纱摄影、手机冰箱、电脑汽车成为首选。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昔日农户盖一院落纯木房,无不被左邻右舍羡慕赞叹,如今均已被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所替代,农村随处可见二层小洋楼;城镇居民全家挤一间单身宿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成为人们主要居住形式,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7.5平方米。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义教”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相继实施,城乡农牧村学校校舍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1995年,全县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仅有2.1平方米,目前生均建筑面积达到8.4平方米,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全县学前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收费到免除保教费,普及程度、覆盖率逐年提高,入园儿童由2010年的1190人增加到2017年的5566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14%;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从1995年的92.7%提高到2016年的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93.4%提高到100%,“两基”验收达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0%以上;高中教育加快发展,高考录取率从1995年的42%增长到2017年的92.72%,公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从1990年的1.04张达到2017年的2.7张,参合医疗全面实施,2008年以来累计报销医药费3.7亿元,141个行政村实现村卫生室和村医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67.77岁上升到2017年的70.26岁,增加了2.49岁。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养老后顾之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从2000年的1576人增加到2017年的4.14万人,实现了所有弱势群体应保尽保和有效救助。    (曾祥德)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