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初 心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5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包红霞


  □包红霞

  2011年3月,我在舟曲县曲告纳乡一个叫茶坪的藏寨安装区域自动气象站。从村主任那里得知,这里的小学因缺老师常停课,孩子们常常放学在家,有条件的转到了县城或乡中心小学,留下的都是家里条件差无法转出的娃娃。
  这一天,伴着阴冷的雪花我走进这个村寨小学。学校还是上世纪修就的典型砖瓦教室,门窗破旧,深绿色的油漆在风吹日晒中漆色陈旧不见本样,桌面上虫眼裂隙斑痕累累,窗子大多没有了玻璃,有留存的都是残缺破损,风很自如地行走于窗孔。那些在教室里上自习的孩子看到我走进大门,争先恐后挤在窗边盯着我。我在一间教室门上探进头看了看,孩子们立即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不知道那眼神是好奇还是疑问。我走过窗子,从南面走向西北面的教室,在窗子边挤着看我的男孩女孩全都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走进教室,讲台比地面高出半尺。讲桌是很旧的木头色。墨汁染过的黑板已发白。所有的课桌都是三个人同坐的长桌,没上漆的木头已经很黑了,三个孩子一条的长木凳也是尘垢黑黑。
  环视墙壁,墙上有雷锋、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的画像和励志名言,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贴在最前面。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孩子们头发零乱,手脸都黑兮兮的,衣服也有些破旧,一些男孩的脸比女孩的更黑,但是每个孩子眼睛都明亮,牙葱白色,笑脸甜甜的,一副天然的童真让我忧虑让我释然。站在最前排的桌前,我指定一名掉着鼻涕的男孩给我读课文,然后又叫起一名红上衣绿裤子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到黑板上给我写拼音。除发音不准外两孩子没出任何差错,都很聪明也很好学。
  我去的那天,学校仅有的两位老师因县教育局和乡学区检查工作组要来,一个在准备材料,一个在杀鸡,孩子们只好上自习。
  站在教室中间,我情不自禁地说:孩子们,如果以后阿姨来给你们上课,你们欢迎不欢迎?
  “欢迎!”
  那声音洪亮地回荡在教室然后冲出门窗,让我心醉之余的同时也深感心酸……
  问孩子们时我被一种情绪左右。我想,回去后,我会说服爱人,给单位递上辞呈,然后背起行李来到这个叫茶坪的藏寨,成为一名山村女教师。
  从茶坪村回来后的很多日子,我总认为我会走上支教之路,一有空闲,我就很激动的设想教学计划,我想让孩子们讲卫生,学知识懂得上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捷径,让他们明白小学阶段的成长会怎样影响人的一生……我的“初心”计划很多很多,凡是能想到有益于这些山里孩子前途和命运的事我都想去做。
  可是,回到单位后我的想法没人认可,甚至遭到了鄙夷。那时正值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单位工作繁重,面对一个人恨不得分成两个人干的工作任务我递不出辞呈。生活让我的设想与现实都有了不短的距离,这距离好像隔世一样遥远,让我望而不及!
  后来的日子,忙碌和时间慢慢冲淡了我的情绪,可是我并没有忘记那异口同声的“欢迎”!那声音至今回绕在我的记忆,那眼神一直让我愧疚。我相信那些给我热切目光的孩子们肯定期待我走进他们的教室,成为他们的老师,可我却食言,总有一种不安深深萦绕于心头……
  已经好几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那个雨雪天的阴冷和孩子们天真的眼神。那时他们是一二年级,现在应该上完小学上了初中,他们当中有些或许已经辍学出去打工,我也怀疑女孩中或许已有人做了妈妈,因为在舟曲像茶坪那样的藏寨十六七岁女孩做母亲是不争的事实。
  看着城里同龄的孩子也许还在给父母撒娇卖萌,可是农村的孩子却已经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这就是城乡差距。
  每每像想起心里总是酸酸的,难忘初心。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