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十字街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6月0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题记


  □ 李雪英

  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着一个温暖的角落,它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个驿站、或是一道风景亦或是一座庭院,但不论怎样都能够在我们失落、惆怅、忧愁时安放失意的灵魂,或是在微笑、温暖、惬意时倾诉喜悦的心语。对我而言,十字街便是我心中那个温暖的角落。如白落梅所说,在这喧嚣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一块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
                     ——题记

  故乡的小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周围苍山叠翠,村前冶木河水潋滟清澈。种类繁多的树木使山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色彩装扮,或青翠苍绿,或嫩黄泛绿,或七彩炫丽,或茫茫雪野宛如仙境。村子前常年奔流的冶木河水在不同的季节演绎着不同的风情,或碧绿、或湛蓝、或绿中泛白、或被冰雪覆盖,只在琉璃的光影中诉说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轮回。
  不规则的十字街将故乡的小村分割成四块,它一头通向小镇繁华的街道,一头通向小村人日益劳作的山间耕地和巍峨的大山深处,一头是去别的村必经之路,另一头便是通向我的娘家——旮旯巷。纵横交错的阡陌小道如树叶的脉络纹理,从不同的方向延伸出来,最终汇集在十字街头,十字街便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清晨,当屋顶飘出袅袅炊烟,放牧人就会吊起长长的音调“放——牛——了”,每个巷巷道道里都会有人赶着牛羊到十字街集中,等放牧人驱赶着牛群和羊群逐渐消失在通向山林的小路后,人们便争抢着将冒着热气的牛粪拾回家,晒干后冬天用来烧炕取暖。
  农闲季节十字街变成了人们消遣的好地方。除了下雨天,总会有很多人聚在十字街,老人们有的背靠着向阳的土墙抽着旱烟,有的涨着被太阳晒的通红的脸庞大声闲聊,也有的老阿婆盘腿坐在墙角,给怀里熟睡的孩子捉虱子,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故事,男人们则聚集在一起打牌、下石子琪、猜拳,小媳妇们将一只鞋子垫在屁股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东家长西家短的扯闲话。那时候孩子们八九岁才开始上学,不论是上庄的还是下庄的孩子们都会跑到十字街玩游戏,十字街周边有许多麦草垛、柴垛、粪堆,土堆都成了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孩子们追逐嬉闹的身影、欢快的笑声和叫喊声一直延续到深夜,给苍老、空旷、静谧的十字街增添了些许生机。
  那个年代家家过着几乎同样的生活,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色彩,日子显得苍白而素净,电灯只有在伸手不见五指时才舍得打开,晚饭熟后十字街附近的人干脆端着饭碗蹲在十字街边吃边聊。偶尔有别的村的大姑娘、小媳妇路过十字街,人们会马上目不转睛看过去,惹得被看的人都不好意思,甚至于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又引来年轻人大呼小叫的笑声,所以很多时候陌生女人是不敢经过十字街的。十字街在纷扰的尘世中逐渐苍老,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像播放着同一个电影,如此的十字街如一个永恒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几十年的光景在弹指间已经过去。小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从小镇出发,宽敞的硬化路两旁杨柳依依,冶木河水碧波荡漾,漂亮的太阳能路灯一直通往小村。修葺一新的农家小院一律的白墙青瓦,尽显出古香古色的江淮风格。十字街旁边新修了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大业兴,秋日丰从春日始,宏图展,民风好自党风来”舞台两边苍劲有力的对联尽显出小村浓郁的文化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和谐、文明的新风也悄然吹进了小村人的心里。小时候捉迷藏的草垛、柴垛、粪堆不见了踪迹,低矮、残缺的土墙和写满标语的墙面被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青瓦白墙所取代。干净整洁的水泥小路在一树树杏花、梨花的掩映下延伸到每个小巷,那满树的花香在整个村子里氤氲,顿时让人神清气爽。环顾十字街四周,只有几个懵懵的老人坐在亭子里乘凉,很难看见年轻人悠闲的身影,小村的人们也同样被生活的脚步催促着背起沉重的行囊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去寻找着生机。
  如今的十字街只有临近过年才会恢复昔日的喧嚣,偶尔也会有年轻人攒集在十字街,但谈论的话题变成了务工渠道和致富之路,由于观点不同偶尔也会有人争的面红耳赤,但争论最多的话题还是谁谁家的孩子考取某某大学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十字街在不知不觉中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融入了新的内容。
  十字街承载着岁月赋予它的一切,像个安详而恬淡的老人,静静的感受着世事沧桑、体味着社会的进步,感慨着岁月变迁,陪伴着祖祖辈辈的小村人。它历经百年走过了沧海桑田,却始终走不出小村人的记忆,走不出小村人的梦境,更走不出小村人的生活。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十字街也犹如小村人一样,始终是我梦里梦外的那片情愫,是心灵深处那缕抹不去的乡愁。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