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鼎臣,汉族,1891年8月生于临夏康乐县莲麓乡丈卡拉尕村一个清贫的书香人家。小时在莲麓乡一家私塾读书,他聪颖好学,博闻强记,写得一手好字,被人们称为“秀才”。成年后,在鲁大昌所办的“庆太号”木行里当先生,因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不满,他毅然辞去了差事,回家靠挥笔写字为生。 1941年夏,汪鼎臣经人介绍参加了冶力关哥老会。他为人谦和,气品高雅,处事谨慎,又会舞弄笔墨,逐渐赢得了哥老会头目马大爷的信任,成为哥老会重要人物之一。 1942年,甘南农民起义处在酝酿之中,在冶力关哥老会马大爷的支持下,汪鼎臣同肋巴佛、任效周等秘密联络,积极发展哥老会成员,开展抗粮抗款斗争。到1943年初,在临潭东北路一带,以哥老会为核心的秘密组织极为活跃,影响颇大。1943年3月27日,在肋巴佛领导下,甘南农民起义爆发。汪鼎臣率冶力关哥老会会员六七十人参加起义,被任命为副司令。他亲自撰写布告宣传起义宗旨,并发动冶力关、斜角滩、足古川、八角等地民众支援义军,此后他一直负责处理义军内部的书信笔墨事务。 1943年8月,义军在国民党的重兵弹压下,被迫从武都撤回策源地,转入地下斗争。汪鼎臣、任效周和王万一等3人隐姓埋名,参加了马步芳的骑兵队。1943年9月6日,汪、任、王3人随马步芳驻康乐木行督办马先生(名不详)一起到康乐办事,被国民党12师从康乐莲麓乡地寺坪捕去,敌人企图从他们嘴里得到肋巴佛等义军首领的下落,经严刑拷打,一无所获,9月13日汪鼎臣在冶力关泉滩遇难,时年52岁。 (州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