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邂逅王格尔塘
□ 曲桑卓玛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7月0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在西去兰州的路上,小镇王格尔塘就那样活泼泼地向我走来。车窗外春雨丝丝缕缕地飘着,与刚刚还在大雪纷飞的羚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寺院的金顶,佛塔的基座,还有舒展错落的村落上空,雨丝像帘幕一样静静打开,轻灵,幽寂。
  云烟淡淡,细雨绵绵。雨声宛如一首怀旧的老歌,拨动时光的琴弦,清泠之声,绵密不绝。雨声里滋长一种禅意,闪着银光华彩,将心神带入了空明。古人的宫商角徵羽,涓涓流淌在那一片华美的轻丝罗帐,传说中亲王所扎的蒙古包,可有雨帘的质感?
  大雾去了又来,雨点舔舐着高原的每一寸肌肤,让草芽也在万千的思绪里蠢蠢欲动。千回百转的念想里,鹰隼藏起了眼眸,把春天的温婉细腻拱手让给了黄鹂鸟和夜莺,而那一只只拖着玄色尾羽的燕子,也从江南那一版墨青的山水间徐徐回返。百年前商旅如云的王格尔塘,十年前羞涩顾盼的王格尔塘,是我神往已久却不能久久停留的地方。
  十年过去了,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想起那个叫索菲亚的回族姑娘,心就会隐隐地痛。茫茫人世,再无交集,我们是相忘于江湖吗?最初知道王格尔塘,就是因为这里是她的家乡。九四二班的女生宿舍里,总有一些生涩的小苹果,气味芬芳诱人,吃起来却是皮糙肉厚,很难与省城兰州运抵的苹果相媲美。可这是索菲亚的情意,也是高原的盛情。一棵树能在严酷的高原开花,就足以令我们叹服,更何况还能结出如此繁多的果实。
  “黄河哟,慢悠悠——”
  甜美的嗓音,略带着忧伤,在午夜的女生宿舍里轻轻流转,是那首经典的《索菲亚哭黄河》。唱的是一个叫做索菲亚的女孩子,在旧社会经历的种种苦难。就像听《小白菜》之类的歌曲,总是带一点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虽有那么一点点夸张,但歌曲背后的悲怆和无奈,却也能打动人。索菲亚,回族女孩的常用名字,也是爱与智慧构成的人生憧憬。同窗四年如白驹过隙,如今能记得住的也只有她教我的那些“花儿”,诙谐幽默的比兴手法,高亢嘹亮的咏叹回环,歌声传递的是一个民族流淌在血脉里的智慧与坚韧。二十年过去了,青涩懵懂的女孩们都已在现实里找到了各自的坐标,结婚生子,劳劳碌碌。偶尔听到对方的消息,也只是一声轻轻的喟叹。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人生最美的际遇也许是相逢,而我们一转身选择了别离之后,却难再度重逢。正如《牡丹亭》所写:“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今天,我在王格尔塘怀念一个人,抑或是怀念那一段逝去的流年,惟愿静美岁月里,我们都幸福安好。这缘分,清清浅浅,激荡着彼此相望却不再相守的曾经,似拂面的一缕清风,那一闪念的瞬间,亦能教人牵怀一世!
  春风又度土门关。王格尔塘着一袭上好的蜀锦衣裙,那裙裾之上绣满了桃花。微风不燥,春意正浓。她却低眉宛在高原的深处。毛桃花开,好似千寻旧梦依稀浮现。徜徉在红尘之外的王格尔塘,是这样的慈悲与安宁。虽从未涉足过你姗姗来迟的春天,但从来也没有怀疑过你的华美和优雅。毛桃花闪耀着灼灼光华,一树树盛开在村外的山坡上,团团簇簇挨挨挤挤,那一片粉白的颜色绵延至谷底的小河旁,只是疏影横斜着,一派明媚。
  听说,这个小镇因绘制唐卡而声名鹊起。一个叫塔老的人,在西藏、青海等藏区漂泊了四十余载,学成了精湛的唐卡绘制技艺。此人回乡之后,吸收了上百个门徒从事唐卡绘制和经营活动,使得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不再濒危。而周边藏区的唐卡爱好者也纷纷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探讨研究,如何让唐卡这门高悬在庙堂之上的艺术走进民间走向大众,从这个意义上讲,塔老是一个文艺沙龙的核心,量变必然发生质变,一个好的艺术氛围的形成必然会推动艺术向前发展。依托唐卡艺术中心,借助达宗湖和德尔隆寺的影响力,王格尔塘从内到外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桃花飞舞在春风里,沉寂了一冬的大地被桃花渲染得如此缤纷喧闹,莫非唐伯虎笔下那个乐天逍遥的桃花仙人就住在这里?檐下花影婆娑,杯中酒海不干。有道是茶清而酒浊,茶如隐士,焚香细品之下定有魏晋名士的凌凌仙气;酒如侠士,最宜桃花仙人这般狂饮出烈烈豪情。今天,在王格尔塘,在春风新绿的高原,有谁会在漫山遍野的毛桃树下醉卧不醒?
  黛色微微,万籁俱静。远山的轮廓渐渐淡远了,山岗和村落一个个变得昏暗起来,暮色中闪闪的小河上浮起融融紫霭,这是一幅画里最让人心颤的颜色。上车,关门,摇下车窗,然后凝思……虽有万千思绪如藤蔓在心底缠缠绕绕,该走了那就走吧。小镇王格尔塘,在我不舍得眼神里一点点向后退去,直到星星亮了,夜幕笼罩了一切。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