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
罗家峪 千余年来,时光在这里曾经静止,如清清的湖水一样静谧、碧澈。 村落在桃红杏黄之间,或隐或现。阡陌纵横,溪流潺潺,鸡犬相闻,孩童相嬉。 春季,殷红的桃花在房前屋后、地埂溪边灼灼的灿烂。落英缤纷中,农夫远远地在地里躬耕,或锄草或扶秧或刈割嫩嫩的韭菜,来自这里的最翠绿的一抹鲜艳,给小城的市民带来了湿漉漉的春色。 夏季,溪水流得欢畅,村里村外的鲜花开得怒放。打麦场上,汉子们汗流浃背,连加在使劲地噼啪爆响。这是一年里最阳刚的时刻。 到了秋季,杏树挂满了金黄的果子,绿绿的枝叶间缀满了火红的石榴。清澈的溪流边,村妇们在洗濯汉子们的汗衫,在掏洗青青白白的菜丝。嘻嘻哈哈声在柳下的河边飘荡。此时,碧霄的瑶池似把所有的五彩斑斓都倾泻到了这里,把一切绛珠仙草都生长在了这里。这里,步步小桥流水人家,眼眼青檐绿柳篱笆,喜鹊喳喳,乖犬茸茸。 微微细雨中,朦胧的轻纱掩隐着多少湿漉漉的桃红柳绿。 冬季,雪花飘飘,大地一片寂静。淡淡的酒香在村落上空隐隐地飘逸。傍晚,空寂了一个冬天的打麦场上,少男少女们咿咿呀呀地上场,扭起秧歌,自娱自乐地唱起自己的历史,花花绿绿的。接着,他们更欢快地挥起红绸扇,跳起欢乐步,唱起好一个喜今年…… 三眼峪 峡谷,危崖,三眼峪永远是小城的一个最粗砺的地方。 这是陇南丛岭里罕见的一个石城。 这里,在世代小城人的印象中,曾是一个氤氲着鬼魅之气的地方,也惊骇,也温暖。 传说,城北鳌山寺的鳌爷,由这里的一颗石或一棵草被洪峰冲至江南杨柳之乡,幻化而来,落尘于此。由此,小城的北郊就有了六百年不散的袅袅香火。传说,半壁上的一汪裹肚水,甘甜如怡,就是老人咽气前也要喝上一口,才甘欣然离去。从此,小城里才有了热豆腐香嫩如醪,有了姑娘白净如玉。也曾传说,大明的刘伯温曾施法塞住了峪门的一眼清泉,断掉了这里的帝王之气,让小城人有了一个或扼腕或自豪的九十九眼泉的神奇传说。也有传说,有人在半夜往沟峪里去砍柴,前面有白衣飘飘的鬼魅在引路,出来时,有长蛇在后面跟随移挪。 总之,这里有不尽的神神仙仙的故事,总是水的传说,是小城人的口头文学。其实,那长蛇,也是人们看不见的哗哗的水流,因惊恐而惧。 三国时期,这里终于来了一个真人,有了一个半真半假的传奇。 姜维兵屯县域沓中,一个深夜曾悄然降临这里,爬山崖,攀陡壁,筑碉堡,凿栈道,想一旦沓中失守,可退此万夫莫开之峪,北出岷州或隐逸西羌。至今,一些碉堡隐约可寻,历风雨而越见峥嵘嶙峋。 这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几百年来,一侧峰顶的翠云寺凝视着这里,谷里的黎明静悄悄,只有朝夕的霞起霞落,山花在崖壁上在艳艳地灼灼。 偶尔,只有砍砍的伐木声悄然响起,只有羊的嗷嗷声穿雾破谷。 一个电闪雷鸣的深夜,突然,沟里欣起一阵狂澜,它以排山倒海之势吞没了下游的一切。世界同时黑暗。一片哭泣之中,一支红色的铁流涌到了这里,上演了一场战洪图。黑色的狂澜和红色的铁流之战,震惊了华夏,震惊了世界。 山上,翠云寺凝视着这里,耸立的青松流下了苦涩的泪滴。 终于风和日丽了。一条石阶攀越山脊而上,坚毅顽强。 山顶,穿过一片花海,沐浴在松风中,在晨钟暮鼓里,人们看见,沟峪里,大坝如铁锁,长堤似巨臂,一条人造的长龙蜿蜒入江,蔚为壮丽。 西大街 一直以来,西大街是小城里最青润的地方,石板小径,圆门人家。细雨如酥润小巷,晓月星火伴秋眠。 大约在明朝吧,这里开始热闹起来。 或许是个夏日,蜿蜒的白龙江上,一队队马帮从西而来从东而来,汇聚到这条大街西端的场子里,他们皮易茶、药易盐,铁器易牛马,形成了最初喧闹的人市。 也许同时,一批批从山西大槐树下疲惫而来的江南人陆续进驻这里,开启了第一个茶馆,有了第一个门市。 也是这个朝代,一个正月十九的晚上,四面八方庙里的“婆婆”们被村民们汇聚到一起,在这条大街迤逦从东往西而巡,赏人间灯火,享人间香茗,有了第一阵的欢乐。 公元1550年,终于一个划时代的现象出现了。正月里,一个来自江南的县令带领乡绅、乡绅指挥家丁,在大街上搭起了一条绿色的长廊。十二晚上,大街小巷一片彤红,顶上覆绿枝,两边挂灯对,人们蜂拥上街,街上流光溢彩。十九晚,“婆婆”们迤逦而行穿越灯棚,小城为之沸腾。小城因此而有了一年一度的狂欢,有了最红火沸腾的时刻。 如今的西街,虽然从昔日的盏盏灯火变成了成行的霓虹,但四季里却温婉了许多。 大街的东西两端各雄踞着一个二层的门楼,威武庄严。 门楼里,是一个翰墨飘香的世界。两段灯廊挺立在街的中央,逶逶迤迤高高大大的,灯柱上挂满了小城夫子们的楹联墨宝。灯对夜夜明亮,时时彤红。小城人在灯廊下品味灯联墨迹,笑看霓虹人生。 联语,流泻着小城的沧桑。如有曰:旧城小巷,土屋药店山乡货;新镇大街,音乐灯廊都市人。再如:诗画骈集,汉风唐韵流文采;东西通揽,北旅南商会古街。还有:幸入此街,恍如大宋元宵夜;都观灯景,可晓江南古巷红。小城情调溢于其中。 大街上,凝固着小城的历史。一组组锃亮的铜雕,栩栩如生,或一家三口品罐酒,街头俏卖热豆腐,或浩浩荡荡婆婆轿,俏皮热闹。两旁,泥塑的一个个古井虽然有些粉饰,但那形似的一部书一只桶一把琴,等等,还是古色古香,饶有情趣,写尽了小城人的记忆。 不过小城人还是最为怀念,春节的时候,一个城就是一台戏,是一部楹联书一个书法展,所有的夫子都是作者,所有的居民都是它的读者和观众! 峰迭新城 如果说,城关古城沧桑而劲道,峰迭新城则清新而疏朗。 走进峰迭,就走进了江南,走进了欧美的一些花园人家。虽然,她出生才不过十个春秋,但一旦拔地而起,就清新明亮,风姿绰约。 到一个个小区看看吧,一个个玫瑰园、楹花园、芍药园、牡丹园……自成院落,灿然娇艳。这里会让你知道,什么叫花团锦簇,什么叫锦绣年华。 到江边去走走吧,在石砌的花坛中漫步,在杨柳的绿荫下沐风,在碧波荡漾中放眼遥远的河谷,身边蝴蝶在翩翩起舞,不远鸟雀在急急飞翔,你或许也会变成一只蝴蝶一只鸟雀,或者一缕清风一袭絮云,轻轻地飘动起来…… 顺道到江对岸的水景公园去转转吧,那里水汊纵横,小桥密布,长廊待人。垂垂的柳枝在渠边婆娑,绿绿的灌丛在四周蓬勃,鲜花怒放,鸟虫唧鸣,真个一个水柳江南、北国春乡。有联家赞其曰:“水道映天,草青柳绿怡神地;游廊荫雨,贤客达人寻雅情。” 还有那城中心的水景公园,一园清静,能临水观鱼,倚柱赏花,暂归远古做庄子;四季来游,可吟诗听曲,弈棋舞剑,可效陶公沐绿风。 小城里,不高的六层房屋,青灰的墙面,质朴平和。随便走在街上,都有青石的路面,让你回归着自然。只有那西北角高耸的碉楼,石砌的墙,挺立蓝天,让你有一袭如见羌寨、如临羌族的感觉,想追溯一段久远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