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灾难之中方显本色
——曲告纳镇李子坪村支部书记杨浪拉抗洪抢险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07月2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两委


  赵柳泉
  
  “7·11”洪灾给舟曲县各乡镇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大灾面前显人性,许多党员干部冲锋一线、不惧风雨、舍己为民、无私奉献,真正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质,曲告纳镇李子坪村支部书记杨浪拉就是其中一例。
  杨浪拉,男,藏族,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舟曲县曲告纳镇李子坪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俭节约,不谋私利,扶弱救贫,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7月11日清晨,持续了一晚上的暴雨逐渐变小,大家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一夜暴雨肯定会造成不少灾情。一想到这里,杨浪拉一刻也坐不住了,不知道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等有没有受灾?有没有造成财产损失?有没有人员伤亡?
  杨浪拉迅速打电话召集村“两委”干部碰头,急匆匆地赶赴村民家,挨家挨户地排查、走访。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坚持每天巡查,再三叮嘱大伙儿:“巡查一定要细致,对五保户、孤寡老人这些重点户,老宅子、河边、坡岸这些危险地段,尤其要时刻注意。”经过巡查走访,了解到无人员伤亡,房屋、财产等损失不大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待雨一停,他又马不停蹄地领着党员干部查看并统计灾情,安抚群众,及时安排人力物力清理滑坡、泥石流堆积物,疏通道路,摸排清除安全隐患,带领大家积极投入到灾后生产自救中来。对于因灾引起的邻里间、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纠纷,杨浪拉及时出面进行调解,由于他在群众心目中威望高、信誉好,办事公正公平,经他调解处理后,大家都心服口服,为灾后共同抢险创造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7·11”洪涝灾害发生以后,通村道路受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而阻塞,杨浪拉用自己购买的推土机、装载机和汽车义务维修道路,保障了通村道路的畅通,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在得知舟永公路多处垮塌,路基被毁、道路中断的情况后,杨浪拉第一时间派出自己的所有车辆和机械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全力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当中。听说镇上的车缺油无法行驶,他主动把车派往镇上抢险救灾。由于通往外界的道路全部被毁,各类机械在高强度运转一天后严重缺油,无法继续施工。杨浪拉先后雇佣了50多人跋山涉水,徒步绕行几十里山路前往两水灌油。雇佣队肩挑背扛、不畏艰辛,及时将燃油安全送达各指定地点,各类抢险机械得到补充,开始全速运转,道路打通的时间因此大为缩短。经过多日连续奋战,舟永公路曲告纳段已全部修通。
  当有人问杨浪拉为什么会无私奉献、不图回报时,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有职责做这些。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但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父老乡亲的帮助,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杨浪拉曾经也是一贫如洗,但他脑子活、肯吃苦,通过多方筹资,他购买了一辆解放牌汽车,借助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从此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发展了起来,最终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致富榜样。但他心里永远装着父老乡亲,他为村里争取来了致富项目、硬化了道路、拉通了自来水、修建了圈舍,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他还成立了建筑队,在丁字河口修建了酒店,吸收的员工大多数是镇上的无业青年,有效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拉尕“3·13”火灾时,他也用自己的机械义务救灾,并出钱出物帮助受灾群众。家人对此有意见,他说:“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果党和政府不给我们提供发展平台、致富渠道,我们就不会有今天。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要为党和国家分忧,要为大家做点事。”经过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家人都成了乐于助人、热衷奉献的典型。
  杨浪拉舍己忘我、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由他带领的李子坪村“两委”干部都凝聚一心,事为群众所想、利为群众所谋,在精准扶贫、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的磨练与考验后,不惧风雨茁壮成长。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