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州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立足科学发展,以科技兴农为突破口,改造落后的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牲畜、草场到户经营责任制,集体林权改革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一系列战略措施,使我州农业和农村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回首我州农村改革开放40年历程,我们不禁为我州农村经济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而赞叹,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喝彩。 记 者 张成芳 通讯员 朱建华
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增加 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7年,我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8亿元,比1978年增加37.3亿元。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7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0.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98元,比1978年增加6931元,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2.7%。 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农、林、牧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农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2017年,我州粮食总产量达到8.68万吨,比1978年增长7.53万吨。油料、药材、水果、蔬菜等产量分别达到2.04万吨、4.87万吨、1.28万吨和1.82万吨,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11.3倍、243.5倍、18.3倍和182倍;造林面积达到14.36万亩,比1978年增长39.6倍;肉类总产量达到7.86万吨,比1978年增加7.08万吨。牛奶和绵羊毛产量分别达到8.37万吨、0.20万吨,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7.2倍和2.2倍。各类牲畜年末存栏351.40万头(只),比1978年增加106.01万头(只),增长了43.2%。农畜产品的大幅增加,极大丰富了产品市场,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 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高产高效成为新的增长点 随着农村农业改革的开展与深入,我州农业结构在调整中得以优化。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发展态势强劲。从上世纪90年代,全省大力推行发展以优质为前提、高产为基础和高效为目标的“两高一优”农业。2017年我州“两高一优”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7.96万亩,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不断壮大,首位产业地位日渐突出。我州现有天然草地总面积4085万亩。改革开放后,全州紧紧围绕完善草畜体制改革,开展配套建设,发展商品生产,大力推广科技,加大牧业投入,使畜牧业开始由自给型经济向商品型经济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产、加、销一体的现代化方向迈进,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方向转变。加快推进牦牛、藏羊等五大产业示范区试点村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养殖户、联户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加快畜群结构调整,围绕牦牛、犏牛和藏羊繁育试点村建设,大力开展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提高良种比例。2017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全州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67.43%,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5%。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