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先进和落后的对接,高山和大海的牵手,这是责任担当,更是真情大爱。”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甘南,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人民质朴纯真……但同时和许多西部地区一样,受地域、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然而,这片西北偏远的雪域高原有幸结识了来自海河之滨的好兄弟——天津市,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援藏号召,背井离乡,带着亲人的挂念和天津人民的深厚情谊组团远赴甘南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他们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甘南精神,从项目建设、产业帮扶、教育卫生、人才援助等方面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他们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取得的可喜成果,受到了甘南各族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
记者 苏琳喜 李建舟
近年来,天津对口帮扶甘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口支援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甘肃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这一主线,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强化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务实举措,聚焦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恪尽职守,扎实工作,援甘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推动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援甘3名同志被天津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挂职干部”。 “融入式”深化合作,激活脱贫的“造血细胞” 自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东西扶贫协作后,援甘指挥部积极协调开展区县对接工作。至今,天津市9个区先后完成了与甘肃藏区9个贫困县市的对接工作,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在项目建设、干部培训、人才交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务输转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各部门也加强了沟通协调力度,多次进行互访交流,洽谈对接,就援甘工作达成了广泛共识,为下一步拓展援甘工作渠道和空间搭建了平台。人才培训、劳务输转、产业帮扶等一大批分项目开始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结对帮扶成果,为今后深入推进区县结对帮扶和实现“携手奔小康”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4月份,甘南州组织参加了津洽会,期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俞成辉带领甘南州党政代表团与天津市人社局、市广电局、教委、卫计委、渤海轻工集团、市工商联等部门进行了对接,并就下一步工作交换意见。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李鸿忠专门接见了甘南州考察团,并对加大对口帮扶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有力推进了甘南对口帮扶各项工作;去年10月,天津市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刘道刚带领60名天津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在甘南州迭部县召开对口支援座谈会,支持民营企业来甘南投资兴业,民营企业家也纷纷给贫困群众捐钱捐物;市教委、卫计委、滨海高新区、中信国安天津(领家)公司等部门、企业到甘南州考察对接了2018年帮扶工作,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开展中。 据悉,双方参与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的国家级领导1人;省部级领导20人次,区县厅局级领导200人次,县处级干部500人次,社会各界人士5000余人次,同扶贫协作地区召开高层联席会议42次,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深度合作,有效加快加深了津甘两地的交流交往,有力促进了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天津援甘工作迈入了新阶段。 “一站式”资金支持,帮扶项目落地生根 “我们要像走亲戚一样,真正用心帮他们谋划脱贫致富的途径,舍得用力帮他们上项目、解难题。”州委常委、副州长、天津援甘前指副总指挥袁新河说。 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特色产业发展慢是制约甘南脱贫发展的瓶颈。天津援甘指挥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援甘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大量地方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多个天津援建示范村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落地生根,有力改善提升了项目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天津市及各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主动担当,积极参与到对口帮扶工作中,资金落实大大增加,截至目前,天津市区两级财政共落实帮扶资金1.3865亿元。一是用准用好天津市对口支援资金。涉及教育卫生、公共服务、就业创业、深化交流、人才培训、特色产业、生态保护等7大类项目。其中用于藏区精准扶贫项目共计27项,占对口支援甘肃藏区资金总额的90.9%。精准扶贫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400户,贫困人口10800人。二是精准发挥好区级帮扶资金。截至去年10月底,天津市对口支援藏区的九个区累计落实财政帮扶甘肃资金6813.55万元,主要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持等。 “滴灌式”精准帮扶,草原上长出新产业 从“输血”走向“造血”,离不开产业带动。要想增强当地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走产业援甘的道路。“有天津人民的帮助,我们对脱贫信心十足。”受到对口帮扶好处的冶力关葸家庄村民们纷纷表示。 帮扶队伍积极发挥天津大都市的资源优势,扶持和培育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一是项目扶贫。依托天津援助资金,投入400万元用于冶力关、扎尕那、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等大景区点规划建设。投入2000万元实施了临潭县古战村、迭部县亚古村等8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天津市投资200万元,为卓尼洮砚乡峡地村民生改善项目编制实施方案;投资300万元用于尕秀和庙花山等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旅游专业村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扶贫发展空间。启动“万名天津市民游甘南”活动,截至目前,1.6万名天津各界人士到甘南参观、观光、旅游。天津市旅游局邀请甘南州政府参加2017旅游产业博览会,主动购买展位、搭建特装展台,提供免费旅游推介场地,并出资委托天津国际频道拍摄2期宣传片在《Hello Tianjin》栏目播放,提升了甘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县扶持了18个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加入了5户精准扶贫户,给予每户5—10万元,推动开展“公司+农户”的帮扶模式。二是电商扶贫。结合甘肃藏区资源禀赋和地理交通条件,以电商扶贫为突破口,扶持建设电子商务示范站和示范点,投资260万元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打造甘南州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帮助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创业脱贫。三是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在卓尼县藏巴哇乡、洮砚乡等投入210万元扶持网箱养鱼专业户80户。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387.5万元,在甘南州8县市分别实施中藏药材种植、牦牛藏羊养殖、土蜂蜜养殖、经济林果栽培等13个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惠及农牧民脱贫人数超1万人。四是在全域环境保护及治理方面加大扶持。为加强甘南州全域环境保护及治理,提高垃圾转运、处理能力,投入500万元完成尕秀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处理示范站建设,为8县市购置配备环卫车辆等环卫设备,为近7000名环卫工人(其中包括1600低保人员)购置环卫服装,有效支持了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