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因行政区域在甘肃省南部,并以藏族为主体自治民族而得此名,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中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 甘南州全国知名、独树一帜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有着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行动脉络,先从捡垃圾、清垃圾做起,再到治垃圾、无垃圾;从改圈到改房、改院、改厕、改厨、改炕再到改人。其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做法与经验 做法一:抓面子,清得彻底 2015年之前,甘南虽然顶着“九色香巴拉”的光环,但“只顾温饱、不顾面貌”的传统陋习,一度使这片大自然恩赐的美丽山水黯然失色。草原上、道路旁、河道中、水沟里的垃圾仰天陈列,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村里户外、景区景点的污垢日积月累,乱倒乱扔、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采乱挖、乱砍乱伐、乱焚乱烧的现象屡禁不止,广大农牧村“人畜混居”的积习根深蒂固,城乡结合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久拖难绝,“脏乱差”引发的“破窗效应”愈演愈烈,成了阻碍甘南发展进步的“绊脚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为此,新一届州委、州政府决定从捡垃圾、清垃圾、抓面子开始,拉开了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序幕。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亲历亲为,带头到大街小巷、村居社区捡拾垃圾,同时还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员工、部队官兵投入到垃圾整治活动中。在此基础上,突出城市、乡村、景区、公路、河道五个重点,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在全域开展了垃圾大清理,对沉积多年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实现了“视线之内见不到垃圾”的初步目标。 做法二:抓里子,改得到位 在垃圾大清理过程中,针对农牧民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甘南州委、州政府一手抓生产方式的改变,通过改圈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养殖小区,推进棚圈养殖、清洁养殖,实行人居与畜禽养殖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一手抓生活方式的改变,改房、改院、改厕、改厨、改炕,彻底清除房前屋后残垣断壁,把旱厕改造成水冲式卫生厕所,把土炕改成床铺,把厨房改成清洁能源灶具。通过“六改”,传统、没落、粗放的旧有生产生活方式彻底根除,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树立,并潜移默化、形成自觉。 做法三:抓核心,变得深刻 环境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环境的塑造者也是破坏者,更是垃圾制造者。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甘南州紧紧抓住了“人”这个核心,彻底改变广大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向各界群众寻计问策,在宣传群众中发动群众,在动员群众中教育群众,充分激发各族群众的参与热情,真正实现从“物理绑定”到“化学反应”的转变,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解决了“脏乱差”,弘扬了“真善美”,改变了“慵懒散”,提振了“精气神”。“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不仅革新了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实现了翻天覆地之变,而且革除了各级各界的思想诟病和心灵灰尘,有力地激发了农牧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精神,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启示与感悟 启示一:甘南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人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看似小课题,实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文章;看似小民生,实质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大政治。 启示二:甘南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是一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无穷动力的深刻变革 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的创建,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全面革新了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彻底革除了各族各界的落后思想和保守心理,不仅生态环境变美了,发展环境变优了,对外形象和知名度、美誉度变高了,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文明程度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叠加放大效应”,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近几年,甘南州在文化旅游发展上出现游人如织、好评如潮的空前效果,全州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去年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并成功荣获“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 启示三:甘南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是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真干实干苦干的成功范例 甘南州率先大胆提出全域旅游无垃圾创建目标后,广大干部群众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实打实地干,实打实地做。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特别是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调研指导、带头督促检查、带头解决问题,以身先士卒、舍我其谁的精神,为全州各级干部群众作出了榜样和表率。各州各级各部门切实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份内事”和“责任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推动落实,组建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做到思想上对齐、目标上对照、行动上对标。
三思考与建议 思考一:甘南经验该不该学 当前,我市肩负着“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交出两份优异答卷”神圣使命和重大政治任务。特别是到冬奥会举办时,张家口要向世界展示全面小康、美丽中国形象。多年来,我市虽然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造林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从垃圾综合治理入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对我市来讲更为重要,尤为迫切。我们应该也必须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充分学习借鉴甘南州的经验做法,从垃圾综合治理入手,实现全域无垃圾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思考二:甘南经验能不能学 我市与甘南州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都是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我市是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支撑区,甘南州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90%的国土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两地都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我市不论是区位还是交通,不论是资源禀赋还是产业基础,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财政状况,都明显好于甘南。甘南州在基础较差、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把垃圾治理做到了极致,成功地创建了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我们认为,我市不仅具备学习甘南的实力和能力,而且具有甘南所没有的优势条件,我们完全能够通过学习甘南经验,举全市之力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革命”。 思考三:甘南经验怎么学 借鉴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的经验和做法,就我市垃圾综合治理提出如下建议: 在工作思路上,以实现全域无垃圾为目标,以城乡垃圾综合整治为抓手,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完善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无害垃圾不出村、有害垃圾不出乡,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大美张垣。 在工作摆布上,要搞好“七个结合”,即垃圾综合治理要与冬奥会筹办相结合,与“两区”建设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空心村治理相结合、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全域旅游相结合。 在工作目标上,要集中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市所有城镇乡村建立垃圾清运机制,建立垃圾户分、村收、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运行机制,基本解决垃圾裸露筒易填埋等问题。到2020年,基本建立适合垃圾治理标准体系,所有县区的建制镇和村庄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达到有完备的设施设备并全部运行、有成熟的处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五有”标准。 在方法步骤上,采取抓样板、抓典型示范的方式,抓两头带中间,最终达到全面推进的目的;一年发动、两年完成、三年巩固,到2020年实现整治全面化、长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