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突破了封闭、僵化、单一的发展模式,走上了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健康发展轨道,全面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创了甘南史无前例的新篇章。 记 者 张成芳 通讯员 蔡春辉
国民经济加快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却最能说明问题、反映发展变化。从1978年至今,甘南州已经走过了40年峥嵘岁月。40年来,甘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与1978年相比,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改革开放40年来,全州经济总量呈现快速扩张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09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136.5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4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8元攀升至2017年的19152元,比1978年增长8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4.9%。十八大以来,经济进入新常态,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位数增长转为1位数增长。2012—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0%,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矿企业关停。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1978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6.5:19.7:13.8,到2017年调整为22.2∶14.3∶63.5,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上调了49.7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比重比分别降低了44.3和5.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类型由1978年的“一二三型”转变为“三一二型”,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全州财力增强。大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0.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23亿元,比1978年增长147.3倍,年均增长13.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由1978年的0.4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71.07亿元,增长426.2倍,年均增长16.8%。 ——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0.38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达到108.17亿元,2013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20.20亿元,2017年存款余额达到346.93亿元,比1978年增长911.2倍,年均增长19.1%。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0.3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4亿元,增长717.7倍,年均增长18.4%,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40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7年的34.0%,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全州建制镇也由1984年的4个增加到2017年的35个。 农业结构逐步优化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州认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精神,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积极推行并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实行“牲畜作价归户,私有私养”以及“以草定畜”的草场承包生产责任制,使农牧民群众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粗放耕作变为科学种田,合理利用、保护和建设草场成为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7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0.50亿元,比1978年增长4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4.1%。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内部结构由1978年的41.6∶3.0∶55.3∶0.1∶0.0调整为2017年的20.0∶8.3∶71.2∶0.01∶0.5,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7.53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8.68万吨,年均增加0.03万吨。油料产量由1978年的0.1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04万吨,年均增加0.05万吨。藏中药材产量由1978年的0.02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4.87万吨,年均增加0.12万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由1978年的245.39万头、只,增加到2017年的351.40万头、只,年均增加2.72万头、只。肉类产量由1978年的0.7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7.86万吨,年均增加0.18万吨。从2009年开始我州加快实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核减超载牲畜,2012—2017年五年间全州各类牲畜存栏减少32.41万头、只。 这一组组数据,承载着我州快速发展的成就。 工业发展加快 效益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州工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1998年,国家天保工程实施,全州关停了一大批森工企业。随之以黄金为主的矿产开发逐步崛起,推动了工业发展。 “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全州全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围绕水电、畜产品、中藏药、矿产、建材等特色优势资源,加大工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州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州第二产业的首位优势产业打造,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增强对全州畜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了以燎原、华羚、雪顿等为龙头,牦牛乳产业集群。2017年甘南州分别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等授予“中国牦牛乳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甘肃牦牛畜牧兽药实验基地”荣誉称号。 商贸经济繁荣兴旺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州积极改革流通体制,大力发展集体、私营、个体商业和城乡集市贸易,商业交易网点大量增加,形成多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竞争的商品流通体系,商贸流通逐步兴旺繁荣。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0.5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8.63亿元,比1978年增长85.8倍,年均增长12.1%。2012—2017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0%。(下转二版) |